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经济的增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生。但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尚未达到能携带家庭成员的能力。于是,在农村诞生了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教育儿童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身上。由于年龄偏差造成的“隔代沟鸿”和年纪轻轻就担起生活的重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浅略的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26-02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亲人远离,志向全无
孩童正处于一个需要关照、需要爱护的年纪,照顾孩童也正是父母身为监护人最不可缺失的责任。为了改善家庭物质条件,而选择向更适合挣钱的城市奔波的农村青壮年,由于距离与工作问题,想要回一趟家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只选择一年回家两三次[1]。于是,孩子见父母的机会就只有寥寥数次,并且时间有限。基于这样因素的影响,在留守儿童里形成了两项极端的现象,一部分留守儿童对父母亲情愈发渴望;一部分对父母亲情显得淡薄,有的甚至太长时间未见面,而遗忘了父母的模样。
照顾留守儿童的重担,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祖辈或亲戚的身上。祖辈因为年纪过大,在照顾儿童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由于老一辈在农村生活的时间太久,不仅与现代社会脱节严重,而且自身文化也没有很多,落后的文化观念加上浅薄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老一辈是不具有监督儿童的能力的。
由亲戚代养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难免会顾此失彼,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犹疑,在这样微妙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心理上就会产生自卑、逆反等。由于无人引导,儿童对未来的期待也变得可有可无,没有奋斗的大志向。
2.情感缺失,行为失范
因为家庭组成不健全,儿童在人格上就会产生扭曲。没有良好的引导,学生会产生不良的习性:抽烟、喝酒、打架、盗窃、说谎、好吃懒做等。即使面对质问也依旧不管不顾、我行我素。儿童自身不改正、家人不知如何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成长时,儿童就容易形成定性恶习。
对学习缺乏进取心,在现实的压力下,学生接受教育就不是一件值得投资的事情了。在“读书无用,浪费时间”的观念下,留守儿童对学习并不重视[2]。厌学、辍学、逃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家庭事务繁忙,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开小差、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
3.长期独处,缺少交流
祖辈照顾儿童,只是勉强负责儿童的生活起居,有的时候儿童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家里的家务和各种农务,除去在学校的时间,几乎没有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长时间一个人,儿童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就会严重缺乏,在与人合作的时候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延誤团队协作的目标。
由于缺乏交流,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感觉孤独,很多家庭为了与孩子联系方便,也会为老人配备智能手机,因此很多孩子在家整天就抱着手机,玩各种手机游戏,而老年人也很少加以制止。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甚至结队去镇上的网吧,监护人即使进行监管,孩子也不听话,导致监护人无能为力。
二、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偏差
农村青壮年在外谋生,遇到的种种困难,对身为父母的他们本身就造成了价值观的偏差。基于这样的因素,他们也会把不合适的理念教给儿童,让儿童产生负面的世界观、道德观。儿童在看待问题过于偏激的情况下,就不容易理解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直接阻碍了儿童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缺少正确的引导
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儿童对情绪的控制就极弱,甚至不知所措。在处理日常矛盾时,他们通常选择采用暴力过激的方式自我保护,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伤人还伤己。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没有人告诉儿童这样的行为是否妥当,没有人去引导去管教,儿童渐渐形成我行我素的状态而不知自身的行为有何不利影响。
3.缺少关爱
由于缺少关爱与教导,儿童就会产生自卑、胆小、懦弱、没主见的心理。由于过度懦弱和自卑,儿童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致使自暴自弃,也没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主见,过度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自身对未来的远见志向。
三、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儿童德育的实践策略
1.完善家庭的德育责任
在父母与儿童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下,父母需要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儿童信任父母,在血缘关系上儿童也会更加倾向于父母。因此,父母对儿童的教育一定要重视沟通。在与儿童沟通时,父母要跳过无休止的抱怨,而转向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家常的关注。
父母要学会倾听儿童的话语,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儿童步入歧路;学会表扬儿童,对儿童优秀的地方不吝啬表扬,教导孩子再接再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与其在物质上弥补留守儿童,不如增加回家和通话的次数,在儿童的成长中做到不缺席,多多关爱儿童,积极参与到儿童的成长中。
2.学校要加大德育力度
学校要加强德育的培养,教育留守学生时要给予恰当的关爱和正确的指引,而不仅仅只是关心学习成绩。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课本中所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学校可多设置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运动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外,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3.完善学校在留守儿童德育中的角色
学校应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保持沟通,向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要做到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的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加强对误入歧途的留守学生的教育力度,从心理上扶正学生的思想,从而使其改正缺点走向正途。
三、结语
在留守儿童的德育上,学校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外在的现实环境,进行教育指引。只有把核心问题集中在正确的点上,才能真正给留守儿童带去帮助。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因为年纪小观念尚未成熟,学校与家长要尽早发现、尽早引导,把错误的观念与习惯纠正过来,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心理,给留守儿童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赖海伦.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教育措施[J].时代教育,2017(24):165.
[2]钟小燕.用尊重和赏识搭建沟通的桥梁——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对策[J].教师,2017(10):11.
作者简介:谢崇岸(1983—),男,侗族,广西三江人,二级教师,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