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各大高校也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缺少实践的不足,多数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创业能力;导师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46-02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规划、创新创业、就业实习等方面进行发展规划。这一制度对学生来说非常有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学生发展。
一、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引导,这给了学生很大的主动权。但是,一部分学生没有利用好这一制度,导致本科生导师制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用。平时不积极、主动联系导师,被动接受导师留的任务,很多学生只有在遇到问题、想要做项目研究时才会去找导师,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不了解,本科生导師制就无法发挥其效用。
2.导师方面
一般来说,很多导师都有课程教学、科研任务,平时比较繁忙。同时,每个导师带的学生都很多,很少有机会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的次数有限,不能一个一个的经常指导。而且,很多导师都不明确自己的职责,认为只是帮助学生解决其问题就可以了,甚至有的导师直接放任不管,学生联系不到导师[1]。
3.学院方面
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学院的管理,让导师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但是,很多学院刚刚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学院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师和学生没有积极性、不重视,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没有作用。
二、创新创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原则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也承载着民族发展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导师要兼顾教育的主体地位,针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对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在教育中,做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理念相互渗透结合与独立。导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环境[2]。
国家的富强与发展需要创新,对于学校来说,不仅要注重学科教育的建设,还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方面注重教师的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宽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导师在教育的方法上,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要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创新创业的基础内容就是实践,实践也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这需要培养且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导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好创新创业的基础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心理素养、人格成长、品德养成上培养学生发展个性,优化师资队伍的能力,解决学生就业,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导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导师要在教育中引入新方法,教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让教育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学生的需求将创新创业的理论性和创新创业的实践性结合起来。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
1.明确导师职责
本科生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科研、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的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职责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专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但是,实际上很多导师都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定位,有的放任不管,有的干预过多。所以,要明确规定导师的工作职责,并进行角色定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本科生导师制[3]。
同时,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从学习规划、就业发展、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等环节科学指导。
2.完善本科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
完善本科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能够实现最优配置,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性。双向选择机制应以双方自愿与组织协调相结合为原则。学院应该选择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关注导师的科研情况和学术成果,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
例如,选择本科生导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完成。学生登录平台完善个人信息,然后浏览各位导师情况,最多选择三位导师填志愿。同时,导师根据学生填报志愿情况,查看学生信息,选择自己想要的学生。
3.将本科生导师制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始终。而导师则是指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人。所以,导师的指导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指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在学生大一时期,导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二、大三时导师要帮助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引导他们参加专业竞赛等。大四时,导师则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和科研研究。
4.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内容。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内容是发挥本科生导师制效用的依据,这样能从根本上保证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例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专业的导师队伍;制定科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完善导师的职责;制定公开、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出台经费管理办法,加大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实行绩效考核和反馈制度能够督促导师开展工作,反映导师的工作情况,让师生之间能够交流,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一模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可以解决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科研研究、创新创业个性化发展都有指导作用,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飞,隋新.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7(22):243-244,246.
[2]杨仁树,王家臣,刘波,等.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抓手提升“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煤炭高等教育,2018(2):1-5,25.
[3]田凤霞,张静,肖文文.基于公共研究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4):57-58.
项目支持: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金项目(0418019)。
作者简介:王怀宇(1984—),男,贵州遵义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