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课堂”走向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关注的重点。深度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应用为小学语文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构建小学语文“深度课堂”已经成为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深度课堂”实践现状、发展走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完善策略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是培养小学生基础认知、审美情趣、道德意识的重要基础学科。深度教学理念的提出为语文学科的横向、纵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打造“深度课堂”是拓宽教师教师视野、发挥创造性实践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深度课堂”的必要性
(一)“深度课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所体现的“三维”目标。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书识字”,更是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精神发展,实现新课程目标所体现的“三维”目标。从素质教育改革实践情况来看,“應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作用并不突出。因此,“深度课堂”的构建与实现能够深入推动小学语文改革进行,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更好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结构,发挥小学语文思想熏陶作用。
(二)“深度课堂”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人才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德育是当前小学教育领域颇受关注的内容,“抓德育、重德育”体现了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需求。开放的、包容的社会环境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社会品德的培养。“深度课堂”的构建能够在语文课程体系中注入等多的“德育”因素,实现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语文“深度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实现认知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平衡发展。
(三)“深度课堂”是体现语文本质的要求
语文学科是完善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的本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坚持工具训练与人文价值相遇相结合,用语文来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性品德。“深度课堂”的构建能够充分展示语文本质要求,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发展。
二、小学语文“深度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深度教学理念提出之后,“深度课堂”的设计与实践已经成为了当前讨论的焦点。小学语文“深度课堂”理论体系、教学方法正在处于不断完善、丰富的发展进程中,在教学效果领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本知识为中心,逻辑形式教学滞后
为了拓展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文本内容进行了筛选、扩充,文本知识的质量与数量得到了突破。但是,在教师对于文本知识存在一定的盲目认识,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设定为“知识容器”,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希望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突出文本知识的表意,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课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拓展开发。当前,大量的教学补充材料信息中均体现了逻辑形式教学的内容,但是由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对于文本的实际利用能力有限。
(二)教学过程预设性强,教学价值取向功利化
传统的“应试教育”将“成绩”放在首位。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但是仍然无法避免教学价值取向功利化的情况。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将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再是情感。对于知识的检验普遍是通过考试、测试的方式完成,而对于能力与情感的考察往往并不受重视。
此外,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诸多教师将教学过程“模式化”、“流程化”,教学模块的时间往往由教师自由控制,忽视了学生在参与教学中的感受,学生核心主体地位不突出。
(三)教学方法不灵活,忽视生活价值领悟引导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接收知识、接受引导具有直接的影响力。但是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诸多教师对于深度教学的核心价值领悟不透,对于深度教学方法、引导方法掌握不佳。虽然积极构建“深度课堂”,但是“深度课堂”体系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存在。
此外,生活价值的挖掘与感悟是实现深度教学的重要保障。生活价值是学生日常接触的却容易被忽视的内容。生活的价值是为完整的个人成长提供行为准则,对于塑造学生的生活价值观、社会抉择标准至关重要。当前,教师对生活价值领悟引导意识相对较差,尚未将生活价值与语文课程学习有机融合。
三、小学语文“深度课堂”发展策略
(一)挖掘教材人文内容,深化逻辑教学意识
文字是纪录、保存人类文化的载体,其体现的不仅仅是历史变迁、时代更迭,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文章、诗词不是单纯的“读书识字”的学习模版,通过教材内容的识读应当引导学生去感悟教材中的人文价值精神,注重对小学生的文化情感熏陶、道德意识引领。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成为知识、情感的“挖掘者”,将逻辑教学意识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感悟文本来找到真正的文化价值所在。深化逻辑教学需要教师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要创设有深度、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推理、思索问题,挖掘文字材料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在推动思维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人表达与个人想法,为“深度课堂”构建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转变教师角色执念,注重学生全面成长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还是学生的思想启蒙者、鼓励者、模范者。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用情感培养、情感浸润来引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素质教育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唯考试成绩论”,由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观察、引导,在教授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立人”。
在语文“深度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待教师、同学的肯定与褒奖,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积极认可学生的进步与改变,积极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领感悟生活价值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突出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学习需求、发展需求等等关键要素,由此来提升“深度课堂”构建的实际适应性、目标性。教师要强化个人基本教学能力提升,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来明确教学创新思路,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深度教学体系中。
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价值、感悟生活之美。生活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价值、感受生活之美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设“生活小讲堂”,邀请学生进行生活故事分享,教师对分享进行点评、升华,在引导学生锻炼个人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发现美、发现生活的能力进行肯定,由此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导向指引。
“深度课堂”的构建对于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至关重要。面对“深度课堂”发展需求,语文教师要深入领悟深度教学主旨,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积极尊重学生核心主体地位,由此不断推动“深度课堂”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玉燕.深度学习,让理性思维点亮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55-156.
[2]张琴.推动课堂交流 追求深度高效学习[J].名师在线,2019(25):71-72.
[3]郑新丽.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特征、现实困境与良性路径[J].教育导刊,2018(12):5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4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