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碧霞

  【摘 要】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了解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出更合理的便于实施的策略,从多方面培养幼儿良好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2
  引言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自控能力弱,不易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很难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幼儿入学以后表现为明显的“专注力差”,影响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更是引起家长的担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通过言行中的无奈透出了对孩子的隐形娇惯和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众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在已有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更合理的便于实施的策略。
  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社会现象
  幼儿孩子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表现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甚至伤人损物;做事没有耐心、并总是动个不停,且特别爱讲话,抢话;同时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听过就忘,对约定和承诺言而无信。还有部分幼儿,提醒其入厕不去,但一会儿就控制不住尿湿裤子,影响其身心健康。还有部分幼儿,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动手抢、打同伴;要么是随心所欲,没有节制地自由玩耍,什么都不听、不顾。比如,吃饭做事三心二意,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还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拉、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坐不住,表现为明显的“专注力差”,对此,已有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此做了多维度的研究。故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必须利用家庭的影响进行教育干预,在有意注意前提下,培养幼儿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特点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实践证明,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够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具有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质,可以完成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活动。所以,个体良好行为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从多方面培养幼儿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幼儿自控能力调查问卷,对幼儿自控特征、幼儿自控行为举例进行分析。为每个参加实验的幼儿设计一个“幼儿自控行为表现个案记录表”,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个案追踪观察,认真记录。在教学实践中,对幼儿注意力(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语言、教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情感发展、行为习惯、自我意识和道德发展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过分宠爱——家长对孩子的有意宠爱
  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宝贝的不行,什么事都是尽量满足。不管孩子是无理或是撒娇,都能达到自己的母的目的这就让孩子形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做事随心所欲,只凭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不会等待,甚至无理取闹,忍耐力差,冲动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同时对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听过就忘、对约定和承诺言而无信。
  2.隐性宠爱——家长潜意识里对孩子的宠爱
  这些家长自身有较高的素养,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涉猎很多,讲起来都是成套的,貌似理性、科学,实则不然,容易走进误区,得到反效果。有一为家长,是一位高中的女教师,中年得子的喜悦,孩子的聪明可爱,妈妈对自己设计的养儿成才计划自信满满。可随者孩子长大、入幼儿园,妈妈的心情越来越纠结:孩子性子太拗了,不听规劝。早上我在门口值班,她说:“陈老师呀,我快愁死了!昨天下午我们子恩自己挑了一件很厚的绿色条条绒衣,喜欢的晚上睡觉都穿着。今天早上来幼儿园也要穿,天气比较热,小朋友们都穿着短袖或薄衬衣,而他的背上都是汗也不换衬衣,这样小就挑衣服穿怎么行呢?”我爽朗地说:“放心,交给我吧。”我来到龚子恩面前,给他耳语几句,尽管他不是太情愿,但还是顺从地换了衬衣,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了。这一天我都在悄悄观察他,发现他的情绪和平时没什么异样。下午妈妈来接他,一转眼出幼儿园大门时,我惊讶地发现龚子恩小朋友又穿上了早上的绿色条条绒衣,我用眼神询问子恩妈妈的结果是:“您看这孩子,非得换过来。”我张口无语。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了;我小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现在不是也都会了吗!孩子这么小,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差不多就行了;让这么小的孩子送垃圾、自己叠被子、自己穿外套……太过分了,让孩子学会就行了。
  3.无奈之举——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和足够的耐心,是幼儿的心理不完美。
  针对当今社会现状,有很多父母工作忙,压力大,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沟通。无奈之余,就把孩子送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或请保姆带。更有一部分父母是嫌带孩子麻烦或根本就不会带孩子,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心理准备。只是从物质上单纯的满足孩子,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父母的情感忽视和祖辈的传统教养方式,都在无意识中造成这些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完美的,缺乏语言和行为沟通、不丰富的情感交流都可能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受到伤害。这些会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极易情绪化,表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敏感、多疑、胡思乱想,不和别人交流、沟通,用沉默式的固执伤害自己;另一种是冲动、任性、暴力,不会冷境地面对别人和处理事情,用狂暴式的固执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二)习惯无常——幼儿爱动、专注力差的重要因素
  耐心和好的习惯是是做事的成功的保障。做事没有耐心,并总是动个不停,且特别爱讲话,抢话。这些幼儿入学以后更是引起家长的担忧,因为孩子的不专心,影响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表现,比如,吃饭做事三心二意,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作业拖拉、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坐不住,表现为明显的“专注力差”。
  (三)忽视模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没有从根本上引起重视。
  有的家长性格暴躁,没有耐心,有的是父母经常不分场合吵架,甚至是家庭暴力,会让孩子耳濡目染,没有安全感,自控能力不能很好发展。还有父母呵斥、冷漠、批评孩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或说话不算数,那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有的家长从根本上忽视并无效配合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干预。
  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养观念,让幼儿感受到浓浓亲情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父母对孩子关爱、敏感、尊重和平等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放下身架,不要呵斥、批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给孩子尊重、平等和一定的自由,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适时给与策略性的奖励。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反思,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别人的情感,孩子就容易理解,就会顺从、合作。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差,最直接表现出来就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让孩子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自控能力的培养。只要成人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特别是正确的要求,更要令行禁止。比如:孩子看动画片,超过规定时间就不能再看,大哭大闹也不能妥协。孩子犯了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家人要达成一致,不能心软、妥协,更不能放纵,轻易过去,否则会前功尽弃,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控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反过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个性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极为重要。
  3.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规则存在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规则不在多少,关键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具备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要遵守行为规则,在家里乃至社会上都要学会遵守规则,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责任。
  幼儿自控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应渗透在幼儿园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环节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本策略。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生活当中,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并遵守。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之一。
  4.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更愿意根据规则进行游戏,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越浓,自控水平表现得就越明显。在游戏中,幼儿专注于身体动作和材料本身,自控坚持性表现的比较强。幼儿通过自我控制,才能使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出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幼儿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就能在认识活动中协调自己的注意,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使认识活动保持一定时间并深入进行;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才能按成人或社会规则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容忍、礼让、克制。
  选择合适的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只是利用游戏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第一步,而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注意运用自己的言行及时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其自控能力。游戏时,教师潜移默化的暗示是建立幼儿自控能力的有效平台。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好。”[10]用暗示的方法能融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亲密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发现、接受,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感到受尊重。
  5.树立榜样的力量,互相配合,家园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要家园统一,实施教育。
  联合家庭教育,延迟物质满足,使家长从根本上重视并有效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干预,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前提下,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行为主义学家班杜拉等人研究了社会模仿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认为榜样在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阿特伍德等人的研究也证明榜样模仿是儿童自控行为的决定因素。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幼儿的注意当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时刻保持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幼儿的言行。
  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众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出更合理的便于实施的策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活动,通过学习交往技能,抑制情感冲动;树立行为目标,抵制外来诱惑;创设环境和契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对规则的内化,帮助他们主动地调节自我,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采取有效的策略,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控制意识,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赐平,刘金花.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对策研究。1998(21).
  [2]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但菲.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4]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发展(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与教育,2005,(4).
  [5]陈丽君.让孩子学会迟延满足[j].基础教育研究,2005,(9).
  [6]杨丽珠.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研究[j].早期教育,2001,(9).
  [7]王海英.幼儿自我评价问题与策略[j].幼儿教育,2005,(9).
  [8]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j].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出版社,1983.
  [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杨丽珠.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