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细化课堂目标、优化传统活动、提出探究问题以及结合现代科技等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探究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51-02
引 言
在促进学生认知和了解生物知识方面,高效生物课堂的生成,不但可以提高高中生对基础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那么如何践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新课程改革下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细化课堂目标,做好课前指导
课堂目标中的内容指向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可见,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导向[1]。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高效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当中讲解的内容,制订教学目标。随后,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安排,从而在落实课堂目标的同时,促进高效生物课堂的生成。
例如,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的最适浓度;(2)理性思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方法;(4)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关注生长素及植物生产调节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价值观。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以及多个生物核心素养的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教师基于上述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及针对性的安排,从而在落实《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传统活动,促进互帮互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协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活动也被引入课堂中,用于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成为教师开展生物知识讲解中的传统活动。但是,从目前高中生物知识讲解中利用合作学习活动的情况来看,存在部分教师利用效率不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生物知识认知情况,导致组员之间资源分配不均,呈现出了有的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热烈,而有的小组成员却交流不积极的现象。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实际理解情况,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2]。
例如,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要求,但是我们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可以得知,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发育和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面对同样的生物知识时,学生所形成的生命观念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的不同,合理分配组员。在课堂上,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上课经验,以及学生在测验中所反应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对内环境及其作用等生物知识认知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的三种类型的学生,分别对应学生的生命观念素养发展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随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中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小组人员的安排,使之呈现层级化的分别。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成员中,共同开展《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节课的合作交流,并引导差异化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帮互助,促进学生对内环境及其作用等知识的认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互助中,逐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促进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
三、提出探究问题,促进自主学习
问题是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一种传统工具,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知识的讲解,教师应当赋予问题新的应用功效——构建探究情境。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生物课本中安排的生物基础知识,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翻看课本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生物知识经验,自主回答探究性的问题,从而逐步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生成高效的生物课堂[3]。
例如,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学回答,从而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自主学习。
问题的有效提出对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结合现代科技,吸引学生注意力
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变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了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教师也应当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与生物教学相整合,从而促进生物课堂的教学形式趋向信息化和便捷化。多媒体具有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多变的知识呈现形式中,将注意力始终放在生物课堂中,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种群的特征》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先应用多媒体中的框图形式,向学生展示《种群的特征》中的“种群的概念和内涵”“种群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生物知识点,使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本节课的生物知识。随后,教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知识呈现形式中,将注意力始终放在生物课堂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可见,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多变的生物知识讲解形式中,维持对生物课堂的关注度,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特点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逐步更新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生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高效生物课堂的形成,落实新课程改革对生物课堂的要求。
[参考文献]
姜海英.简析高中生物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40.
康惠.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35):178.
黄松.新课改下如何突显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42-143.
作者简介:康太(1988.9—),男,甘肃天水人,理学硕士学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