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立新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体制正在不断革新,新课标中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要求也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更多地需要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情操。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教学措施,旨在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现代教育改革进程,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教学的前提。语文是具备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优质的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我国国学发展状况。本文以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作为切入点,并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第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累,其中蕴含着宝贵的华夏文明和经典文化,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要切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语文知识学习需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且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必须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学监督,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只注重对课文古诗词、古文的讲解,认为只要做好这些工作便完成了传统文化渗透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如预期。
第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有限。高中语文教师一般会采用文字资料、视频等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延伸,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印象有限。
第三,传统文化教学是一项长久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的精力有限,必须要兼顧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这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仔细翻阅各种资料,增加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保证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教学要求。只有高中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
第四,大多数高中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限。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中必须要构建完备的教学监督体制,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高考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有限,很多仅限于对古诗词默写考查,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水平,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第一,使高中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高中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中,不仅蕴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还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教材中的古文、古诗词还有着极为精彩的历史背景,教师通过这些故事背景作为导学课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将相和》一文,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蔺相如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有利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背后往往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如“屈原跳江”便是端午节的由来,通过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欣赏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丰富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高中语文教学课本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编排的,其中包含了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作品,体现了国学文化的质与美的统一。因此,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每一篇课文进行深入挖掘,无形中将课堂授课重点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特点,如其中包含的传统思想、处事方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角色的行为方式进行深入思考。
如韩愈的《师说》这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其中提出的疑问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可以从《师说》中了解到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应该从师求学的原则,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古语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代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教师还可以引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学子的求学艰辛,从而鼓励学生们珍惜当下的教育条件,认真学习。又比如在讲解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以高中生耳熟能详的刘邦和项王争霸的故事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历史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介绍《鸿门宴》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人物关系,让学生在古文学习中领略到中国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二)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在古文《孟子·万章下》中曾有句话,其大概意思是,背诵某人的诗篇,反复朗读某人的书籍、句子,却不深入了解这个人,纵使背千遍、读万边,其效果只是微乎其微。所以,在解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都需要大致了解文章作者,了解其生平和写作背景。每一篇文章的写成都蕴含了作者无数的心血,它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正是作者生活中的深刻体验。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醉花阴》《武陵春》时,需要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李清照一生的遭遇,以及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李清照的词可以分为两种情感风格,在其生平前期主要是描写其在闺中的生活,以及在闺中生活的思想感情,这段时期她无太多忧虑,描写的主要是郊游的自然风景与别人的离别四年之情。例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是描写其在闺中生活状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描写其在闺中生活的孤独。而李清照在生平后期,经历了夫忘家破、辗转流离的生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词写尽了其晚年生活的凄惨悲苦。
(三)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教材课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是有限的,教师必须通过课外教学资源,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拓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传统文化渗透,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进行积极探索。教师要通过课外题材进行有效阅读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颇具魅力,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国民的骄傲,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要培养出“四有青年”,走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这条路是十分必要的。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切不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熊霞.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17(6).
[2]吴娟.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9).
[3]蔡同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6(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