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常文
[摘 要] 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属于中职中药制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习、就业奠定基础。但是,在综合实训教学期間,实训项目陈旧、趣味性较差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也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训教学的开展。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简要分析中职教育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实训;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相关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06-02
伴随着中职实训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中职实训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以及方法均在不断转变。以往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现状,尤其是模式统一、内容单调等落后的教学现象明显无法继续适应综合实训课堂。在有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借助自主性的激发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有效构建实训教学。对此,探讨中职教育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备显著的教育价值。
一、中职教育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育水平仍然处于提升缓慢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双方。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教学内容设计不切实际,定式教育现象严重,导致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不会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实训问题,学习过程中只会在教师的要求或指挥之下进行操作,缺乏思考自主性,导致整体学习效果较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合理地创建高效率的实训课堂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推动作用明显。另外,本门课程的综合实训需要结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性强,导致学生认为中药制剂综合实训的题目比较困难,在课堂中没有听懂后便会有放弃的念头,课后也缺乏交流复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感觉自己已经听懂,但是实际操作时却无所适从,在面对庞大计算量或计算难度较高的题目时也容易放弃,在缺少兴趣的同时学习效果非常差。
整体而言,综合实训的教学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1)实训项目陈旧。中药制剂综合实训项目本身应精准契合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训练应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多数中药制剂教师缺乏生产企业从业经历,在具体项目选择上过于单一,例如原料中药以及辅料的选择单一、生产工艺传统、设备落后、环境不符合GMP要求等。这些现象都导致实训项目缺少新颖性,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基础不规范。部分学生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项目学习期间,并没有严格按照岗位的要求进行操作,实训操作不规范并且无依据。在一些基础性操作方面,例如过滤、量取以及称重期间,没有掌握基础的操作要领,忽略注意事项,从而形成偏差性的实验结果,导致实训教学质量较差。(3)实训内容不全面。中药制剂综合实训项目中的设置主要是以药品的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为主,但是对制药用水生产操作、空气净化系统管理以及设备保养与维护、中药储存等内容的涉及并不多。而这些内容恰好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生产环境以及岗位的能力,所以内容的设置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质量偏差,从而呈现出低质量、低人才培养效益的教学现象。
二、提高中职教育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内容存在较高的学习难度,因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导致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难度较高,同时害怕学习。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注重引导,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方面首先需要做好弹性目标的制订。中药制剂综合实训的内容在中职实训中属于难点,在考试方面主要是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以弹性目标为主,解题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部分计算能力,并激励成绩较好的学生拿到满分,以弹性任务与目标稳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还需要不断优化引导方式。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内容方面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挫折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交流沟通,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帮助其排解,引导学生做好考试题目的总结分析,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最后,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按照中药制剂综合实训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不仅需要配备基础教材,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梯度的习题,在教学中适当地控制并讲授教学深度与进度,促使学生可以及时消化并接受解题的思路,并形成较强的学习信心。
(二)创新教学趣味,激发学习热情
在之前的中职实训教学方面,教师普遍都是采用口头描述的教学方式,这一种教学方式本身会严重阻碍患者的学习兴趣,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思维探索能力等均会形成阻碍。对此,在中职实训教育中突出高效率的关键便在于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实现兴趣的激发。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引入教学情境,借助情境作为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强化教学趣味性而言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取辩论的教学方式。在中职教学中,教师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实训教学的氛围更加轻松,同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随之提升。在实训教学中,第二种也是最好的引导方式便是互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交流中产生分歧,在分歧的解决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在长期的互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例如,在煎膏剂的制备实训项目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物品,如益母草和红糖,同时为学生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也就是将益母草切碎并用水煎煮之后合并煎液过滤,同时浓缩成为“拉丝状态”的清膏。在实训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次,之后让学生自由操作。在操作期间教师提供一定的引导帮助,从而达到独立操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持续提升,并且在操作中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无法拉丝,此时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亲自探索其中原因,从而达到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创新思维培养,强化学习能力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提出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吸引,同时按照问题提出后的思考分析实现问题解决思路的培养,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讨以及交流互动当中,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中药制剂实训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借助问题引发思考,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与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不断尝试,为学生提供可以表达的内容,从而促使其逐渐掌握表达的技巧与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围绕问题导学法作为训练的基础依据,并以思维训练作为主体,实现预定思维的方向,尤其是思维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等,预先沟通好知识的联系枢纽,并充分应用教材进行问题质疑,从而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训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便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行知识讲解,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传统枯燥乏味的知识以丰富多彩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进行呈现,让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
(四)完善校企合作,丰富实训项目
学校应当本着教师能够教学也应该实践的原则建设专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构建,重点打造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一方面,聘请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校授课,理论和实践做到完美结合,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和建设,对教师应该评定等级,这样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更加积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不仅推荐学生到企业完成课程实践学习,完成实习规定,同时推行教师到企业工厂见习的培训制度,新进专业教师至少在企业锻炼一年以上,对优秀的骨干专职教师应该派往世界优秀的企业地区学习,在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校企合作,成功锻造了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在实训内容方面而言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保障实训设备和企业生产线的零对接,可以以中药制剂实训车间的企业化方式开展实训课程,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实训车间,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主体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综合性实训质量保障体系,实训的车间模拟可以采用GMP标准进行,在满足实训教学需求的同时促使生产设备与企业普遍采用的型号相近,从而促使实训教学的内容更符合市场现状。
综上所述,中职实训教学中中药制剂综合实训属于教学难点,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价值,借助趣味性、启发性等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训思维、实训意识以及实训能力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及导学,注重教学的环境以及情境的创设,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百合.浅析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業教育,2017,12(2):106.
[2]明平礼,王亮.浅谈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2017,20(9):77.
[3]朱俊.浅析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27):467-469.
[4]付佳颖.浅析中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31(6):255-256.
[5]德吉.浅谈西藏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生应打破传统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之路[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7,14(23):15.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