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杨
[摘 要]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汽车生产维修期间开始采用更多的新结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汽修专业也应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固化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自主、研究以及合作學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指出了教学方法创新途径,以期为以后的汽修专业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7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出行期间占据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数量不断增加,制造工艺类型也得到了有效更新。对此,中职汽修专业在教学期间应根据市场的变化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并重视实训与实习工作,确保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一、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变得越来越大,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对中职教育开始广泛认可。汽修专业属于中职教育,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教学期间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中职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积极性,自身的动力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多数学生只听从家长的意见选择汽修专业,因此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汽车的重要用途。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不良学习现状降低教学难度。部分汽修专业的教师更为看重自身的教学进度,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授课时只讲解基础知识。一方面无法充分发挥汽修专业教师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使汽修专业的教学工作陷入不良循环。
再次,教学评价方法不具备可信度。部分中职教育学校在评价汽修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时没有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降低了教学质量水平。同时,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更好地分离教学与考试,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监督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汽修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相关行政部门并未出台关于重视汽修行业的政策制度。1996年我国交通部门针对汽车的发展现状制订了十年维修行业发展规划,使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由以往的产品型行业转变为服务型行业。但之后国家没有再出台相关政策机制,汽修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汽修行业存在乱收费、运营不规范等问题,而这些均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使消费者颇为不满。
二、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思想、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思想
中职教育院校在改革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时应严格遵循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此作为基本改革思想,在满足我国汽修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全面提升其职业素质水平,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实现汽修实训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注重进行岗位培训,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遵循“六位一体”标准,切实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二)基本原则
在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期间,院校应充分遵循技能教学与鉴赏、实训基地与课程改革、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学生与学徒结合、教室与车间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充分满足创收服务的基本要求,从而建设高效先进的教学工厂实训基地,为汽修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水平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
(三)基本方法
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期间,中职院校应针对自身教学现状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往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部分中职院校深刻认识了此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期间教师依然采用课堂授课模式,学生主要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修理汽车,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维修水平,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长期学习,学生不但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修理经验,从而增大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由此看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属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进一步革新。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属于汽修专业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期间采用了分工协作理念。以往传统的汽修教学期间,教师旨在希望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汽修知识,但并未深入探究,以致无法提高学生的维修技术水平。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各种汽修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其中的一个方面,使学生可以精通某方面的汽修知识,选择性学习。在实际授课期间,教师将教学任务划分为不同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共同学习,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法更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更注重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不同的专业人员处理不同内容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则遵循了此种原则,可以针对性提高学生某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钻研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
三、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创造教学环境
在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期间,应引入企业真实的车间工作环境,结合生产、加工、维修以及管理等流程,打造与实际工作现场一致的模拟维修环境。在设置期间,教师还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配备配件仓库以及维修车间等区域,使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切实了解4S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贯彻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从而确保学生在真实模拟的工厂环境中获得更大程度的成长。 (二)优化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在为学生建立模拟汽修车间后,专业教师可以在现场讲解相关的汽修知识,并及时进行操作、模拟与演练,从而及时纠正错误,并针对性地改进。期间教师应采用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学期间,汽修专业教师不但可以熟练操作示范汽车维修過程,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属于“双师型”教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使学生在结合汽修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维修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真正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实现一体化学习。
(三)设置项目课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的教学效果,汽修专业教师应有效地开展汽修行业的调研工作,分析了解本地汽车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当前企业对汽修人才的实际需求,综合技能鉴定标准等信息,开发专业性的项目课程,使学生可以同步学习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还应引导理论课程延伸至实践教学,采用“三延伸一整合”的教学模式,结合项目课程信息,开展模块教学,使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并参与社会见习调研工作,使其可以了解实际的汽修过程,对接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实现教学过程与汽修过程的有效融合,实行校企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企业课堂等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落实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学生应在一体化教室与汽修基地中引入现代化的电教设施与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技能教学重点。(1)应采用小班教学方法,结合讲解理论与实践汽修知识;(2)采用任务驱动以及行动导向等项目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情境、模拟以及岗位教学;(3)在教学期间融入技能鉴定以及技能大赛项目等内容,通过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4)收集分析各种车型的故障资料,建立维修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查询资源;(5)在学生毕业时邀请企业领导与技术总监重点讲解维修技术。除此之外,在实行“三延伸一整合”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除了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开展技术人员总结、企业经理讲经验、企业技工讲技能以及毕业生讲体会的四讲活动,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入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五)引进校企项目
在教学改革期间,中职院校建设了一体化的教室与实训基地,配备了齐全的汽车性能监测设施,培训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技术水平。由此,学校应积极引进校企合作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在真实体验企业工作环境的基础上毕业后顺利工作。
(六)运用多元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构建“六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技能定级、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以及拓展活动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学生的汽修水平。其中,思想品德主要指的是学校评价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结合学生档案进行综合鉴别;学业成绩评价知识的学校利用学生的成绩表,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综合分析汽修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展活动主要评价汽修专业学生参加作业展赛、技能竞赛等获奖情况;技能定级指的是学校在满足“双证书”要求的基础上,评价学生参加技能定级的实际成绩;工学交替指的是学校在结合工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由师傅、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评价学生的工学交替成绩;顶岗实习指的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师傅、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评价学生的顶岗表现,并设定具体的成绩。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开始采用更多的高科技,以往传统的维修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修的基本要求。维修企业亟须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与先进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对此,中职教育院校应结合当前的汽修发展方向,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更多的综合服务型汽修人才,紧跟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脚步,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敏,黄燕梅.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J]. 亚太教育,2015(6):155.
[2]柏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工业技术,2016(23):262.
[3]洪波,陈建良,马林才,等.浙江省汽修类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1-45.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