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管理费用管控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分析慈善组织加强管理费用管控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慈善组织管理费用管控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以期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费用管控。
关键词:慈善组织;管理费用;费用管控
一、引言
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在脱贫攻坚、爱心助残、康复助医、夕阳扶老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国家为了鼓励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和肯定。比如,早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保险、社會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发出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的号召。其中,为发挥减税政策对改善民生和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支持作用,从2019年1月1日起至2022年底,对企业用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扶贫捐赠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
这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无疑是对慈善事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慈善救助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被作为资源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此全国上下红红火火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各种问题日益凸显,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也参差不齐,一些慈善组织缺乏内部制衡 ,甚至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正是基于此背景下,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此规定科学客观地界定了管理费的内涵,并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慈善组织给予不同的管控比例,同时还从发展的角度给予了公益机构足够的灵活空间。
《规定》的出台是由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充分调取了近5年的社会团体及社会服务机构的相关数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在短时间内新规不可能出台的情况下,如何能使慈善组织从自身出发,加强内部管控力度,促进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当前慈善组织管理费用管控存在的问题
1.慈善组织管理层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公益机构的管理者认为慈善组织不同于企业单位,只要做好慈善募集与救助就行,很少或不去考虑救助成本,比如在做慈善宣传与救助对象的筛选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发生的费用符合条件的可部分归集为业务活动成本,但无法清晰辨识的管理费用依然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救助力度。
2.慈善组织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提高
慈善组织由于性质比较特殊,在人员招聘及人力资源利用方面力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其招聘的人员缺乏专业性、在人员的安排方面缺乏合理性。
一方面,面对慈善捐款、捐物及如何有序地将款物捐赠给受灾地区时,一些业务人员显得手足无措、顾此失彼,推卸责任,面对此种情况慈善机构事后并未及时总结,出具应对方案,缺乏完整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另一方面,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不合理,薪酬制度不合理,造成了一部分有能力的员工付出多、薪资少,又造成了人才的流失,为了满足运营需要,经常的重复招聘不仅使机构臃肿,更增加了管理成本。
3.制度缺失、管理混乱
2017年审计署驻某省办事处在对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慈善基金会进行审计时,其中的一条比较醒目的审计意见便是“制度缺失、管理混乱”。这看似是一个个例,但其实通过与其他基金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时不难发现,此种问题在其他基金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1)财务制度的缺失,使费用的报销无据可依,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出具,而无相应的约束机制;报销流程不明确,致使审批签字顺序混乱,附件不全管理者却先签了字拿到财务报销,财务人员非常被动,一些超标准的费用或不合规的票据因无制度的约束而缺乏监管,失去了财务的监督功能。
(2)预算制度的不及时、不科学,缺乏及时有效的预算体。一方面预算出具过晚,往往每年5、6月份才能出具当年的预算,使前半年的支出盲目进行,另一方面对预算外的支出或超支情况无相应的应对措施,致使预算流于形式,造成管理层对改善办公设施、人资支出、慈善宣传、项目救助投入比例失衡,费用控制处于无计划无节制的状态,这是慈善组织管理费用比例超支的重要因素。
4.财务人员不专业,账务处理没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处理
《民非组织会计制度》是根据民非组织的单位性质及业务特点制定的。比如《规定》中关于管理费用与业务活动支出列示如下:
第四条,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支出包括直接捐赠给受益人的款、物,以及为提供慈善服务和实施慈善项目而发生的人员报酬及房屋、设备、物资等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为管理慈善项目发生的差旅、物流、交通、会议、培训、审计、评估等费用。
第五条,慈善组织的管理费是指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而发生的理事会工作经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社会保障等费用。
第六条,对于在业务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无法直接归属的共同费用,应当将这些费用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项活动中进行分配。
这三条规定,非常清晰地界定了慈善组织各项费用的核算口径,明确了管理费用的范围。而一些民非组织的财务人员仍然按照《企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进行核算,造成一些可以归集为业务活动成本的费用未加区分简单记入了管理费用,势必会引起管理费用的超标。
三、加强慈善组织管理费用管控的对策措施
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并且国家为了鼓励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更是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现阶段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仍然相对较弱,缺乏风险意识和管理理念。当前,慈善组织一方面要发展壮大,一方面又不能触碰管理费用超支的红线,因此加强慈善组织管理费用的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树立费用管控意识
慈善组织的管理层应增强管理意识,从战略控制的角度权衡慈善救助业务活动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与规划,制定管理费用支出标准,使管理费用控制贯穿整个慈善活动的全过程。
2.从财务的角度加强管理费用控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加强内控力度,涵盖报销标准及签字流程,拒绝不合理、不合规的费用报销,以发挥财务的监督功能,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规范记账程序和入账原则,正确区分业务活动成本及管理费用,及时出具财务报表,使管理层及业务部门及时了解资金的使用状况,及时控制管理风险,对于捐赠协议中的定向约定条款,遵循谨慎性原则,避免捐赠退回而导致大额管理费用的产生。
3.完善预算体系
慈善组织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编制依据及控制标准,对本行业的捐赠收支及管理费用的控制比例,需在预算的初期就有明确的规划,并根据往年的非正常因素适度保持一定比例的弹性,使各项支出与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严格预算外支出的审批程序,有的放矢地控制资金的流向,使管理费用在可控的范围内发挥最大效用。此外,慈善组织还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确保预算有效實施而非流于形式。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加强培养,并配备合理的薪资制度,合理高效地发挥人才优势,降低管理成本。
5.善于利用其他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1)对于慈善宣传和救助对象的筛选尽量利用网络数据,做好比对、筛查。慈善宣传尽量联系义务媒体,利用慈善做慈善
(2)查阅相关资料,或借助法律援助合理合规的在捐赠协议中明确管理费用及成本,有了合理的费用才能更有保障、有规划的做慈善;慈善救助无偿性是理想的,但若稳定的发展慈善,真正地让有限的救助款依捐赠人的意愿落实到需要的弱势群体手中。
四、结语
总之,慈善事业作为利国利民和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方式被国民认可和关注,但随着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类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容应对各类监管是其最基本的存在。管理费用的基本比例不能超标是其合格与否的底线,稍有差池不仅其公信力严重下降,甚至有可能被民政部门取缔,因此,管理费用的控制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类慈善组织都应当引起重视,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稳步前进,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学、助医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高欣慧,赵小忠.慈善组织运营费用支出控制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15(08).
2.王正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信息,2007(18).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