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贠逸群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根据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们合作探究,组内进行相互合作,激发大家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化。
【关键词】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 合作小组建设 任务导学
随着我校响应安定区教体局的六模块“3+x”构建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教学理念,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先学、后教、再训练”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建设已引起各科教师的重视。下面我将从我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团结初级中学是安定区的高效课堂先锋,我们的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但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我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是喜欢课堂上的所有问题都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而是喜欢个人无法完成且需要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这样更能体现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力量。
通过调查还发现:80.1%的学生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他们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其他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没有多大的变化;68.2%的学生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与他人的交流能力提高很大,剩下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基本没啥变化。
由调查可以得出我校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組合作学习的现状: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突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他们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的交流能力都提高很多。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课堂,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化。
二、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方法
(一)建立合作小组要做到科学合理
建立合作小组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使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得以发挥,保证各组之间的水平差不多。
1.小组学生的组合原则。男女搭配、强弱搭配、动静搭配,或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基本保证男女比例协调、学习情况相当、性格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发挥长处。
2.小组长的培养。注重培养组长的管理、组织能力,有效的发挥组长协调、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个小组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进行。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
老师的教学设计内容一定要明了,合作任务的设计尤其重要,这样才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好的任务设计应注意:目标明确,要求适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刻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技课所学技能,为其他学科做好服务。比如,通过绘图,在电脑上设计美术图案,既可以节约颜料,还可以参加电脑美术大赛。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解决数学中的画图问题;还可以在通过Word或 Excel来写作或者制表,等等。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点燃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之火
单纯的计算机操作练习课堂中,学生只学会简单的电脑操作的技能,下来以后却不会学以致用。我们要多关注学生们的兴趣所在,投其所好。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故事、比赛等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很快滴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四)采取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直接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反之,高效的课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有了成就感之后,他就会越来越对这门课感兴趣。教师对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的评价方式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要分层次,因人而异。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我们要用相对的成绩和进步来评价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保证大家有平等的进步机会,从而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体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价值。
2.评价尽量要及时,要具体到某任务。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合作的情况、效率、行为进行具体的评价,如某同学利用电子表格筛选成绩时对于不同的条件添加了不同的背景,这样一目了然,做得非常好!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听了,就很清楚这位同学因做了什么而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在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是需要不断地实践—改进—再实践—再完善的,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的。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化服务,为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金自洪.初中信息技术学习小组的建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9,(03).
[2]尹长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08,(15).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定西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用论文;课题编号:DX[2018]GHB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