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怡君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合理实施创造教育也成了当前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为小学教育“行创造教育之路”指明了良好方向。本文首先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价值所在进行了阐述,而后对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教育思想作为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进步发展的同时,在小学教育中“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当前阶段教育改革指明良好方向。本文在明确创造教育思想价值所在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施以创造教育进行了论述。
一、“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价值所在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各国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人才方面的竞争。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将创新与教育巧妙融合,对于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就可以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在时代进步发展的浪潮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而通过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分析,也为当前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让相关教育工作者清晰认识到创造教育的价值以及开展创造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不仅可以为我国素质教育建设发展指明方向,还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教育制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缺陷,同时也为教师构建高效合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启示。
要想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就需要重点关注当前阶段的教育体制中的教育创新问题、新课程改革问题、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以及学校和教师发展问题,而创新思维和能力就成了教育事业进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体系进行深入挖掘,对其思想和方法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吸收其理论精华,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并不断增强自身领悟。因此,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备较强的指导价值。
二、“行创造教育之路”的实践路径分析
小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性格、思想、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做好小学创造教育,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在明确创造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教育意识,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一)加强知能统一教学原则
知能统一教学原则特别强调小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和讲解理论知识,更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在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要同时应用到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相关思维能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要将学生“手脑双挥”作为教育目标,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合理应用“六个解放”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对于儿童创造力的解放,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让儿童头脑得到解放,为其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儿童双手得到解放,让其动手;让儿童眼睛得到解放,观察社会和自然;让儿童的嘴得到解放,使其有谈论的自由;让儿童空间得到解放,拓展眼界;让儿童时间得到解放,有足够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后学生再通过反复地练习以及考试等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强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思维上和行为上自由活动的机会,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掌握主动权,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创造也就自然不复存在。因此,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定标准,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巧妙应用“六个解放”,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自身的手、脑、眼、口等方面都得到解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材中得到营养,还可以在课内外得到乐趣,通过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等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三)保护学生好奇心和兴趣
受年龄因素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正确利用这种优势,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在当前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这方面并未充分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不可没有耐心地简单“打发”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受到伤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学生构建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高效合理的学习情境,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四)加强个性化教学
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而言,不仅存在共性特征,也具备个性特点,不同学生也就具备相应的特点和差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既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共性特征,还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可将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班级中“学困生 ”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以此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不断发展,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开展具备自身特色的创造性活动。
(五)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集体活动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其感染力,以此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在集体中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在校园内营造出“创造风气”,让学生在创造氛围的影响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明确外因和内因的联系,通过趣味性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自动力,使其可以“乐于创造、敢于创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施以创造教育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设发展。因此,笔者在此呼吁,我们要加强对创造教育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对创造教育进行不断的探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燕良轼,陈氏字,邓沁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精粹[J].大学教育科学,2017(4).
[2]何光辉.“创造教育”何以可能——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新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5).
作者簡介:陆怡君,女,1991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现任教于通安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