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强化、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教育、教学仍极具指导意义。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应尽可能更新角色观念、完善管理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体现教育的“实用性”;将“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痼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把提高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角色观念;管理理念;教学方式;学生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06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13
  当前接受高中教育的主体是个性化较强的“00后”。“00后”的孩子关注自身发展、个性张扬、敢于质疑,是难以“驯服”的一代。与其父母那一代人相比,对他们开展教育似乎更难:在他们眼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道德规范的楷模、一切行动的主导者,尤其是在书本知识的占有、信息技术的使用、班级集体的民主管理等方面,他们越来越变显现出叛逆的倾向。这对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改革教学方法的主张能够为破解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本质
  陶行知先生对传统封闭式的僵化教育持坚决的批判和反对态度,倡导开放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方面的基本内容。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是要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反对把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认知过程;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关于“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陶先生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将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自动力”的培养,使之将注意力贯彻于全部的生活、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非自发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才可以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在陶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原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即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①。因此,生活教育就是给人的生活以教育、用人的生活来接受教育、为人的生活中向上、向前的需要而实施教育。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来看,是生活决定了教育;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关于“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领域论,是指要以社会为学校,以普罗大众的生活环境为实施教育的场所,把教育从学校的围墙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陶先生解释这一原则时说,要“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②。因为传统教育中学校与社会之间隔着一道围墙,而“社会即学校”理论主张冲破这一藩篱,把学校所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延伸到大自然之中;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扩大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扩大教育的范围、对象和施教内容,把教育推广到全部社会生活之中,视社会中的实际生活为教材,而大众皆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陶先生“社會即学校”这一主张把整个社会、全体国人都纳入到教育对象之中,扩大了教育的领域和范围,这是一种大教育观的表达。“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角度的说明,也是其逻辑的延伸与保证。
  (三)关于“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主张:一是说事情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做是学的中心、教的中心,要想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二者就须都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劳力、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功效。因此,笔者把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理解为“方法”和“关于生活的说明”两个方面。在方法上,他主张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依据做的方法。否则就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关于生活的说明”表明:“在做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是先生,在做的基础上践行学习的是学生。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做便是教与学:教、学、做为一件事,而非三件事。”③教师拿做来教,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是实学。
  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获得解放:解放头脑(去先入之见的束缚)——能想,解放双手(去操作途径的束缚)——能干,解放双眼(去除一叶障目的束缚)——能看,解放嘴巴(去除一家之言的束缚)——能谈,解放活动空间(去除教学空间的束缚)——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真实学问,解放“自主支配”时间(去除不充分教学的束缚)——拥有空闲时间消化所学,且能学到自身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些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正确处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到了融合增知识、强能力、提素质、服务并改造社会于一体的路径。
  “教学做合一”思想引导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价值指向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和当前备受重视的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指向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素养并非人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由知识经实践转化而生成的。因此,核心素养的养成目标与“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指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本位取向明显,以教定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而“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教与学的本质关系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教师既肩负着传承知识的使命,又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任务;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诉求仅依靠教师的教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要通过做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之间不是哪一方主导、哪一方依附的关系,而是彼此交互规定、生成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启示我们,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以适应知识更替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求知所需,从而达成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可能。正如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④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生活教育思想对更新教师角色观念的启示
  教师角色观是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包括对其职业的特点、责任及正确履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思想中渗透出这样的教师角色观:一是教师既是生活教育的倡导者,又是践行者,要正确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自身工作。二是教师要积极从事科研、教研工作,研究新学问、新情况以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趋势。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帮助下的成长,也是教师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而不断更新观念、知识、能力的专业发展过程。三是教师要做学生兴趣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现者、引导者,也是因势利导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合作者。在引导、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面对“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实验生断悟,断悟又产生新的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⑤的境遇。四是教师要做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设身处地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成为学生队伍中的一员,做与学生声气相通,可信赖、可依靠的朋友;教师要虚心向学生求教,拜学生为师,从而知悉学生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能力及其内心的真正需求。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完善教师教育管理理念的启示
  班级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最小独立行动集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生活教育思想认为,集体生活是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学会适应环境的先决性条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方式却对学生的集体生活形成了束缚:总是以家长式的权威来主导管理行动,学生的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管理方式往往程式化、固定化、单一化,导致了师生之间情绪的对立,影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也耗费了班主任更多的精力。对学生的评价片面化、僵化,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变动性、可塑性;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个性被视为“棱角”甚至是“缺点”,学生的潜质得不到发挥,更不可能成长为特长、优势。这些缺乏应有的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的现象足以让班级形成机械呆板、缺乏活力的风气。
  陶先生主张对学生实施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生活教育思想关照下的教育管理,应积极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其自己管理自己,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发挥同辈之间的模仿、激励、竞争作用,促进知识水平、行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养成热爱、宽容学生的心态。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纠错,进而无限趋近合理轨迹的过程,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与成绩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热爱学生是获得学生信任、拥戴的前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理解、宽容学生则给予了学生进步的机会、提高能力的信心与勇气。
  (三)生活教育思想对改进教学方式的启示
  陶先生指出,我国传统教育的弱点是“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⑥,教学过程成了摧残人才的过程。盛行至今的应试教育观念更是强化了当前中小学校中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现象。教师多采用灌输方式授课,要求学生死记书本知識,教育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营、所必须的教育;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否则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要催活书本知识,而且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知识,使学生获得活的思想和向上的精神力量。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在主要从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力求将教学方式、内容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例如,课堂中讲述家庭日用物品中的铁器生锈现象时就可以导入金属吸氧腐蚀的知识;在家中打开一瓶酒,大家就可以闻到味道,是由于酒的挥发作用——本身溶解在水中的酒精分子跑到了空气中,但其还是酒精分子,人的鼻子只要吸气就可以闻得到;水果去皮后果肉会变色,是因为水果削皮后其果肉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产生化合作用,产生了大量的醌类物质。如此把学生生活中常见而又无法科学解释的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感受化学课的魅力,从而提高其听课的兴致。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起社会可出续发展的思想”⑦。因此,高中化学授课教师要以化学的视角,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解释,进而加以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质、环境与化学的关系,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加工制造色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色素等物质,而只有当这些物质超出科学的食品成分限定标准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三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参与社会服务。例如,开展高一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时,可通过课后活动作业的形式,发动学生找机会测定自己家乡雨水的PH值,然后分析这个PH值(高低)的成因,并利用所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来完成“城市酸雨的成因及消除对策”小论文。选择较好的学生作品向报社、网站投稿,引导学生参与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活动之中。如此活用书本知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生活教育思想對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启示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面过窄、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往往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其优劣、判断其发展前景;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性评价虽在时下广泛兴起,却因升学选拔渠道的束缚而未能产生实际性的作用。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优势,导致其成为千人一面的应试“机器人”。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对学校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结构取代用成绩衡量一切的评价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促进发展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潜质,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
  如前文所述,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中获得了头脑、双手、双眼、嘴巴、活动空间和自主自配时间等6个方面的解放,因此,笔者主张在评价学生时可以试验性地将这6个方面列为评价的一级指标,然后再在其下分列二级指标。例如,在解放双手的一级指标下,可以设计出“生活自理能力”“班级集体活动参与能力”“体育项目参与数量与水平”“实验课程操作能力”“科技制作能力”“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等方面的二级指标,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的评价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成绩取向,又能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潜质,真正引导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此,学生的个性、特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其将来走入社会、谋生安身,乃至于为社会创新性地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奠定基础。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因此,笔者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视为指导当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源泉。作为教育事业的一线的工作者,要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克服传统教学中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痼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把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为主旨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注释:
  ①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②]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③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16.
  ④陶行知.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J].新教育评论(第2卷),1926(12).
  ⑤王文岭,徐志辉.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158.
  ⑥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⑦王祖浩.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5]北京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陶行知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毛善云.让生活走进化学课堂——浅析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知识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7]方鸿辉.民族之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新才)
  Abstract: Under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and publicizing students individuality,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ought system——“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life i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s school” are still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teach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role, perfect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build a new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to reflect the “practicality” of education. Combine “the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o guide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ctive inquiry 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hronic malad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which simp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imparting, stimulate the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new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role concept;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