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够从一个目标出发朝着各个角度和方向展开思考,寻求多种答案。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发散思维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散性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本数学思想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点拨和培养、提炼和升华,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做好导向性的培养。这其中创新思维是一个大的目标趋向,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学中可以有意利用合适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锻煉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成熟的思维品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思维中的创新性,也是挖掘发散思维的基础,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独特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弥补思维惰性,为学生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1多样调动,提升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感到津津有味,才能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发散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注重提供合适的材料,坚持正确的导向,就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具体操作中,一是要注意选择性,在适当的时机出示适当的材料,调动学生的情绪。二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小的细节出发,展现教师坚定的治学态度。比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加强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我在巩固练习中采用别样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总务室将四箱饼干,每箱36袋平均分给五年级的三个班, ?这个问题发散的材料立即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挖掘不同可能的情况下加强了对分数问题的认识,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学生尝试了多个问题,如:平均每班分得多少箱?平均每班分得多少袋?平均每班分得饼干的几分之几等等。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完整建构,在发散思维的引领下,学生对分数问题的不同意义建立了深刻而全面的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喜欢的,是能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的。
2转换角度,加强变通性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是“纯天然”的,需要进行精心引导,帮助学生转化思考角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在解题过程中累积方法,感悟思想。当思维出现障碍时,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对思考过程进行发散,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思路。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为12.6平方分米,表面积和底面积分别是70平方分米和9.8平方分米,求长方体的高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一时找不到突破口,很多学生由已知的底面周长找到长与宽的和为6.3分米,再根据底面积算出长乘宽等于9.8平方分米,从而纠结于根据长和宽的和与长和宽的积来求出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很长时间也没有推算出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审视题目提供的条件,由条件来推算可以求出什么,一段时间后,有的学习小组兴奋地叫起来,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原来是根据表面积和底面积可以算出长方体的其余四个面面积等于50.4平方分米,而四个面的面积除以底面周长正好得到高为4分米。在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听懂了,并在独立尝试中体会到这一问题中的整体思想。
案例中,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正是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转换思路,思维发散到不同的路子上去,使得问题在新的思路下迎刃而解,这也正是发散性思维的精要之一。
3艺术处理,淡化消极性
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良好的情绪中形成发散的思维习惯。当遭遇课堂容量或者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矛盾时,教师要艺术化处理,尽量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限制,因为学生的个性如果长久得不到张扬和发展,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对教师的点拨形成依赖,从而阻挠扰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既能够帮助学生淡化思维中的消极因素,又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明晰、深刻。
比如在《比的认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施工队8天完成了工程的4/5,那么还要几天可以完工?全班交流时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用8除以4/5再乘1/5来得到2天;一种是用8除以4/5,得出一共需要10天,然后用10减8得到2天;还有一种是利用比,8:( )=4:1,算出还需要2天,面对这么多方法,教师不能因为教学内容是认识比就否定其余两种不同的方法,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几种方法的合理性,再经过比较发现运用比的方法解题比较巧妙,从而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策略。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费时较多,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方法为教师肯定,即使感觉到不如用比例来解决那么简单,但是学生心理上易于接受,加强了对相关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依旧,创新思维不会被磨灭。
总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必要且重要的,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会凸显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多做有心人,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参考文献
[1] 兰惠君.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19-120.
[2] 邹声平.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