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随着国家高校的扩招和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使得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寻求新的转型升级之路。面临着新时期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规模不断萎缩,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压力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为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继续教育 转型发展 实践探索
引言
新时期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正处在由学历导向、到学习型导向的发展转变。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不尽相同,但自产生之日起很长时间内未有一个权威的界定。专家学者对继续教育的基本认识是: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其中的创造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2010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继续教育作了重新定义:“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想开展良好的转型发展,既要更新教学理念,也要拓展成人教育服务功能,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1]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现存问题
1.办学定位不明确
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一直存在办学定位照搬高等教育模式的问题,不管是培养人才的目标还是办学模式,都容易走上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目前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为学生和社会提供补偿性学历教育的任务已经逐渐完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高校扩招的普及,继续教育应当转变思路,逐渐摒弃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理念,转向满足社会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
目前不乏一些学校将开展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创收的一种手段,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继续教育的本质内涵,让继续教育理念与实践两张皮,举办的继续教育课程也大多流于形式。普通高校中的继续教育学院多被边缘化,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形式,长此以往,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信息化建设较落后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开展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譬如“慕课”“在线学堂”,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深刻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使得课堂教育逐渐分化为线上和线下同步发展的全方位教学模式。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办学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精品课程资源缺乏,许多高校在继续教育的信息技术方面下功夫不够。比如各个函授教学站点上缺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很多数字化的教学设备都是学校过去的建设遗留,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求。
3.院校之间互认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地区与地区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甚至不同的学历之间存在着壁垒。尤其是学分互认机制,在各个院校之间并没有很好地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是搭建起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桥梁,是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仍然各自侧重自身发展,对学分互认机制的建立仍显谨慎。
4.资源共享程度较差
我国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整合各类优秀教育资源,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以加快推动教学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内容之一,也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促进学习资源共享。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在推广继续教育的在线联盟,推进优势课程资源的共享,助力继续教育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参与联盟的普通高校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的问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整体优势在当下还没有完全挖掘和发挥,普通高校应当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联盟中来,共同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体系,让優质的教学资源能够整合。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实践探索
1.明确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对实现转型发展是一项重要基础。首先要明确继续教育是为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是开发社会人力资源的必要路径,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改变重学历教育的观念。其次要明确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开发和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普通高校应当结合社会市场的要求,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服务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最后要明确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式,要结合承认教育的特点,探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信息化、个性化的体验式、开放式教学。
2.改善教学发展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帮助部分师资力量差、办学条件不足的院校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要依托“互联网+”的办学理念,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向信息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共同塑造一个开放、共享的高质量继续教育资源环境,在高校联盟的基础上推进优秀继续教育资源向全社会的开放。
其次要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不断探索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等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合理化衔接,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连接起来,通过制定标准,建立个人的终身学分账户,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通过畅通学分互认的渠道,实现同类教育和不同类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只有搭建畅通的学分互认机制和学习成果转换认证体系,才能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3.打破传统,创新发展专业特色和内涵特色
长期以来,不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都在追求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慢慢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让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继续教育由于受社会上的一些固有认识,让自考、函授和网络学习等继续教育的学生面临更加不乐观的就业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在人才需求多样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经济发展转型的今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创新以内涵发展、特色专业发展为重的转型之路。比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本地的高校实现错位发展,培养独具专业优势的社会劳动人才。通过树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在社会和市场上树立特有的品牌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合作办学,拓宽人才服务道路
国家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根据学科建设的逻辑开展专业设置和目标定位,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封闭性和区隔性。为了让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能够开放发展,需要树立合作和共享的办学理念,向社会开放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终身学习的要求,帮助建设学习型社会。各个高校间可以开展“校校合作”,与企业之间开展“校企合作”,发挥本校学科优势,加强校际和校企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的办学效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服务对象,以迎合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办学定位。
参考文献
[1]曾青云,许伶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困顿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31-35.
[2]尚琳琳.转型期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环境及发展路径探析——基于H高校的办学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2017(7):23-26.
作者简介
刘胜男(1989.07—),女,福建福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