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月娥

  【摘要】真正的学习是不能在主体间直接“传递”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形成对新知的需要,主动完成对新知的建构,真正形成孩子自己的知识。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打破之前低层次的“平衡”产生新的“冲突”,通过“冲突”的不断化解实现新的平衡与发展。制造各种“认知冲突”,学生主动创造、构建。
  【关键词】求真  认知冲突  主动探究  建构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52-02
  一、前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打破之前低层次的“平衡”产生新的“冲突”,通过“冲突”的不断化解实现新的平衡与发展。
  二、没有小正方形了,不能摆,怎么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重难点是让学生在拼、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怎样让孩子在动手操作后充分地认识规律,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这节课要突破这一点。
  在本节课中,我这样设计:
  先让孩子用12个小正方形去量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出现了两种方式:
  我肯定了第二种方法,用更少的个数去摆,就能知道一行摆了几个,摆了几行。在这里重点强调知道一行擺了几个,摆了几行,就能知道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也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点让孩子深刻认识。
  ①第一次“麻烦”
  我设计了第一次的“麻烦”,在长方形中只给了一个小正方形,现在只剩下一个小正方形,怎么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呢?学生提出:可以用小正方形去移一移。
  这个过程,孩子已经冲破“认知冲突”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孩子已经能够感受到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变得很关键。
  ②第二次“麻烦”
  第二次“麻烦”,我这样设计,仍然给出了长方形,但是一个小正方形也没有了。
  这一次麻烦可大了,一个正方形都没有了,摆不了,也量不了,怎么办?孩子遇到了第二次“认知冲突”。孩子开始抓耳挠腮,在运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寻求着方法。于是有孩子提出用直尺去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了。知道了长的长度就知道了一排可以摆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知道了宽的长度就知道了可以摆几排,问题就解决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经验后,我让长方形不断地变大,不断地变大,再去摆就显得很麻烦了,学生会去寻找更快捷的解决方法。于是学生体会到:用长方形的长乘宽就可以得到面积了。
  三、是不是一定要会,才能举手呢?
   举手发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窗口,举手发言在另一个程度上,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勇敢地去表现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很多方面显得很重要。
   在课堂上,我告诉孩子们,不是一定我会了才要举手,只要我想试一试,都可以举手,如果说错了,完全没有关系的。为了打消孩子的疑虑,在课堂上,说错的孩子,老师跟其他学生一起帮忙找到错误,或者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及时地找出自己的错误的地方。并多多鼓励这样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几次一下来,孩子会发现,发言并没有那么“可怕”,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对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孩子,一定要及时表扬,树立自信心。
  结语
   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发展都离不开认知冲突,教师要巧妙引发、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那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能激活学生认知冲突的点;研究学生的认知,思考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认知冲突的最大价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