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课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游泳不仅是学生强健体魄的手段,也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一大途径,在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不过,游泳课具有较为鲜明的课程特点,而学生对于游泳课的投入度以及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游泳课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时间的设定上与其他课程明显不同,单就游泳课程的教学而言,仅凭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针对于这一问题,通过在高校游泳课中引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游泳的学习之中,从而促进游泳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模式  高校  游泳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41-02
  就现状而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弊端,在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仍有着较为明显的应试模式的影子,因此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目标。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学生大多是处于被动参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自然难尽如人意。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学生囿于学业的压力,几乎无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也是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不如从前的主要原因。针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提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鼓励高校体育教学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高校游泳课之中应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改革,与教育部的课改理念基本相符。
  1  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探讨
  1.1 教学时间
  在当前高校游泳课的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着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绝大多数高校均是实施1周2课时的安排。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通常会花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解游泳技能,而留给学生理解与联系的时间则有所不足,这也导致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于游泳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
  1.2 教学方法
  大多数开办游泳课程的高校并未配备专业的游泳教练,多是交由体育教师自行授课,而体育教师通常则是采取讲解、示范、演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所暴露出来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模式固化且刻板,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欲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1.3 教学场地
  游泳课的教学往往受限于季节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条件优异,各类体育设施设备以及场馆齐全的高校而言,受此因素的影响较少。而对于绝大多数条件一般的高校而言,场地因素极大的限制了游泳教学的展开,这一点在秋季、冬季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并无健全完善的场馆与设施,游泳课程甚至无法展开。
  2  “课内外一体化”的应用分析
  2.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将游泳课多元化教学功能付诸实现,从而解决高校游泳课教学资源不足、课时安排有限与游泳课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游泳训练,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所学习的到游泳技能予以实践,无疑加深了对于此类技能的认识与理解,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与延伸,不仅为学生接触游泳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学生的游泳兴趣。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之下,高校游泳课可分割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惟有做到两者协调统一,才能建立一个理想的高校游泳课堂。
  2.2 促进游泳的发展
  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游泳的时间大大增多,而高校学生基数较多,大量高校学生投身于游泳训练之中,对于推进游泳训练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
  3.1 明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思路
  就高校游泳课而言,实际上并不比过多考虑应试内容以及竞技方面的影响,同时应当控制此类因素在游泳课程之中的所占的比例。简而言之,对于高校游泳课而言,应当,将“健康第一”视为高校游泳课教学的基本思想,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相较于高校其他体育课程而言,游泳课显然具备着较为独特的魅力以及特色,不过总体而言,两者的基本性质与教学目的都是一致的,均是为了锻炼大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因此,高校游泳课应当创新教学思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适宜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游泳课之中积极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简单来说,高校游泳课的第一要务即是培养学生对于游泳的兴趣,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参与游泳的机会。在实施游泳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淡化自身在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在游泳学习之中的主体性,秉承“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于游泳的兴趣,尽可能控制竞技因素对于游泳课程所带来的影响。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游泳课的投入度,并进一步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
  3.2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目标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构建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
  教师在明确课内教学目标时,务必把握以下原则:首先,明确运动目标,即结合校内师资资源以及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游泳课程的设置方式予以优化,提高学生参与高校游泳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是确立技能目标,通过游泳课的学习与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理论以及实践技能;最后是确立健康目标,这属于一个渐进、固定的话题,即培养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兴趣,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实现健康目标。
  而在课外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务必与课内各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首先是运动目标,由于学生在课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游泳技能,因此在课外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游泳的机会;技能目标方面,先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游泳的乐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以及生存意识;最后是健康目标,即通过课外游泳训练,逐步拔高學生的健康层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3.3 改革游泳课教学模式
  为数不少的高校在开设游泳课程后,受限于自身游泳基础设施,导致游泳教学难以有效展开,而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游泳水平的。那么针对于这一问题来说,就有必要考虑积极利用课外教学资源,用以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简单来说,即是将高校游泳课课内教学内容视为引导,在这个前提之下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并将课外教学活动视为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用以强化学生对于游泳技能的理解,促进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当前高校游泳课课时不足以及设备落后等问题。
  4  结语
  从实际情况来说,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大学生由于频繁与游泳进行接触,对于游泳运动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游泳学习过程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愉悦的心态,在增进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思岑,彭登峰.高校室外游泳课教学分析──体能与运动技能教学相长[J].教育现代化,2019,6(21):208-210.
  [2] 张星.高校游泳教学中呼吸技术练习的重要性分析及练习方法研究[J].农家参谋,2019(3):131.
  [3] 朱伟龙.普通高校游泳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33-134.
  [4] 练志宁,梁荣发.高校游泳课与运动队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州地区高校游泳课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6):121-124.
  [5] 利秀玲,王媛.高校游泳教学“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128-129,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9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