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诸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元化的需求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体现,作为新时代人才供给的教育业也不例外。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再一次的优化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寻找创新、开拓教学思路。就教育的三大注意事项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逐一分析高中物理创新的几大要素所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立足五大创新点分析开展教学模式的优化处理,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及其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创新优化;教育实践
一、对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创新
作为中学高段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的诸多理念,不能再以强约束、强管控的理念来教育学生。首先,在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成熟的学习态度、人生三观、理想信念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从课程设计上入手去优化处理课程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精神建设,在学生的感官世界中燃起求知之火,从而提高物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其次,要将教学内容深度化、科学化处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突破教材以及考试点的界限,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科学本质进一步研究。当教师在完成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授后,倘若仅仅局限于考试点的反复巩固练习,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习题练习,只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教师相对应地延伸拓展教学中一些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精神,这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较好的帮助。最后,教师应处理好教学过程的细节,不能把物理知识当作定论、公理来死板地传授教导,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怎么来”这些疑问点,从而保证教学的互动和质量,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中进一步思索问题的解答,从而真正掌握学习的关键点。
二、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中进行多元化创新
随着新时代科技进步,教师大多数都会采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来优化物理课程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愈加科学、合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引入直接性地将教学内容丰富起来。除此之外,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也是新时代教学的竞争点。当代中学生在信息流爆炸的时代,性格多偏向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追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对物理科学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引入新鲜的教材示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刷题式学习改为探究式理解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人师者必先学”,这对于任何教师来说是成立的。伴随新改革的深入落实,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更替自身的教学模式,其中对于新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学会适当的模仿。借鉴从来都是有效强化自身的方法之一,优秀的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在模仿时需要注意到,机械死板的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学生是极具个性化的个体存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地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三、从师生关系上入手,深入创新高中物理教学
就教育的三大主义而言,人本主义是核心点所在。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往往是教师为主导者,而随着时代的变换,这一师生关系显然不适合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现如今的教学中逐渐由主导者转化为引导者。根据教育的传播学原理,简单的知识灌输和知识接收是效率最为低下的教育方式,教师要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从而树立起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教育体系。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成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吸收来说,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间接转化的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生活的渗透深入,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一层面,对于学生从其他途径学习过来的知识,教师也应耐心解答,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诸多需求。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质疑权威的能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关系中,教师往往处于权威的地位,说一不二的教学权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为这样的关系会让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再去进行思考学习,这样对于学生的创新学习是具有消极影响的。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询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要学习什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四、结语
教育的改革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上也可以相应落实到位。学校在教育模式上要更加的多元化、创新化,从而进一步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我国的复兴之路出一份力、发一点光!
参考文献:
[1]谢金发.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成功(教育),2013(5):212.
[2]张任.探讨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考试周刊, 2013(a1):128.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