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是學生储备丰富知识、人生重要的阶段。面对高考,学生全力以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优秀文化熏陶。”无疑,这就给学生和教师提高一个问题,怎样平衡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对语文课和传统文化保持热情?主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意义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修身、建业、人生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通过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化思想,培养健全人格的当代学生,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语文在高考的分数一直是150分,分数从未降过。说明在高考制度下,学习语文具有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内心力量,阔达乐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教化人心。《汉书·苏武传》和《木兰辞》以简短故事的方式传递爱国精神。虽没有心灵鸡汤激情但让人震撼,铭记心头。春秋时期,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对人生有重要的建设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导人们虚心向他人学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告诉人们要诚实守信。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习、工作、家庭伦理、人生选择等多方面给人指导。《师说》阐述为人师的道理,以及为师和学习的关系,提出“圣人无常师”说明不耻下问的道理。荀子的《劝学》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劝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学生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增强学生的心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有利于广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生中广泛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文化对人的积极引导。能够编入高中阶段的传统文化篇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之作,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形成学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补作用,传播了文化,教化了学生,做法具有肯定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
1.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不可否认,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功利性。学生都为高考时刻准备着,数理化在教学中占有立足之地,大多数学生会放松对语文的关注度,认为语文课是用来休息的,多数比较枯燥,而且考试不会出现固定的知识点。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产生了挑战,学生关注度不高。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形式多样,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可采用情节式教学,譬如《红楼梦》经典桥段都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记住故事情节。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和概括,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度会很高。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视听感受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这样可以扩大知识的范围和深度,知识点更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2.拓展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郭沫若说:韬略终须建新国,发奋还得读良书。班级可以组织读书角,学生间可以共享书籍,形成健康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班会时间可以组织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除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更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譬如诗词社、文学社、辩论社和汉服社,形成文明强大的校园风貌,给予学生活力和平台,使学生生活充满色彩和活力。
3.学生自身放宽视野,加强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的落脚点要放在学生自身问题上。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应该在高中阶段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能够知道自己的短板和强项,要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更胜一筹。另外,要有学习生涯规划,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乐此不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高校中也是一抹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学科优势,让自己独特发展。
希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让华夏文明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文化中绽放异彩。希望当代的学子能依托传统文化丰富心灵,规范自身的行为,具备优秀的精神品德,使自身的发展不受环境和世俗的影响,专注做自己。
参考文献:
[1]王超琼.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8(4):57.
[2]田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7(7):58-59.
[3]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12):244-245.
责任编辑 尹 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