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据可视化概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多关于数据处理的概念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大数据时代就这样诞生了。如今大数据逐渐渗透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数据的可视化研究值得我们深度的思考。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就是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具象的调整,把数据中所蕴含的规律更加直观易辨识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传达信息的效果。
  [关键词] 大数据;互联网;数据;可视化;规律
  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同样也会带来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升级,它需要更加庞大的存储空间来容纳这些庞杂的信息,它更需要一个非常称职的“管家”来为它打理这些数据,以便使用更加流畅有序,所以对于数据的处理我们提出一个可视化的概念,可视化的数据会让数据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针砭时弊,找出客户需求所在或者问题所在,更有利于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
  一、数据可视化研究的重要性
  现如今社会数据信息满天飞,互联网+、电脑客户端、手机app、智能机器等都是数据的传播者和承载者,对于这庞大的数据库,计算机有自己的识别和筛选方式,如果没有合乎人们识别功能的数据信息处理方式,人们就不能利用好这些信息,更不能和计算机之间形成交流,所以对找到符合人类的数据处理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生活中信息的获得,绝大部分都是由视觉提供的,由此可得,对于数据的可视化研究是解决人类与计算机间数据交流障碍的一种有效方式。有案例指出,现在人们对手机数据的使用非常频繁。例如,可以通过手机里面的天气app,一览近几天甚至半个月的天气状况,这些天气数据就是手机将计算机数据进行可视化后的结果,帮助人们解决了天气预报的问题。数据的可视化可以通过将数据进行图像、图表、动画等具象的处理,让人们更容易从中获得数据所要传达的规律,人们也能根据这些规律与计算机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及对计算机更准确地控制。
  二、大数据前进的阻碍
  大数据发展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加高效适宜的生活,通过在数据库中查找计算,为客户推荐一个最符合客户需求的选择,这也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但是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民众的私人信息被肆意的流传,导致互联网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无限曝光,客户本人也被各个机构所骚扰,从而导致大数据一度被人们所抵触。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对于数据信息没有得到规范有效地处理。例如,一些为用户推送新聞或网络段子的手机应用,从结果看明显存在与用户需求不对应的情况,这些手机应用在数据收集的初期就没有给予客户数据应有的尊重,为客户胡乱匹配需求,所以才会导致很多的骚扰信息,客户需求与应用的匹配不对称,让客户感到厌烦,如果在其中优化好数据可视化,便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应该规范的遵守处理程序,职责人员应首先做到对庞大数据的优化,剔除对自身产品没必要的多余数据,保留利于计算机做筛选的有价值信息,这样可以加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同时为可视化数据奠定基础,然后要做好这些价值信息和数据的正确连接和转化,其中尽量用一些必要的符号来表达这些价值数据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的特殊性,再者就是对这些已经做好联系的数据进行模拟传递,并且进行记录与监测,这些记录监测来的数据需要更进一步地处理,再筛选下来的数据才是真正为可视化数据服务的真数据,最后一步是根据这些来之不易的真数据建设模型,模型的构成能够准确分析处理数据信息,让这些数据通过图表或者图像等各种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进而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和规律。
  三、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走向
  数据可视化也在做着不断进化,以后将更加全面和周到,不仅仅为客户提供单一的可视化信息筛选,更能为客户提供多条件的、不同维度的数据筛选。通过调查客户的外出旅店居住地址服务信息可以看出数据可视化的未来走向,单一为客户提供旅店地址信息的手机应用或者网站比同时还会为客户提供这个旅店的周边服务设施、旅店房间信息等的手机应用或者网站的浏览量及订单数量要少得多。数据可视化其实已经步入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被互联网包围,手机、电脑都是数据的采集者,也是处理者,这些产品为我们更好地处理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数据的价值要求越来越高,对数据可视化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用户不仅要被动地接受信息,更要参与数据的可视化操作中,这也为用户体验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为,张嵩,鲁爱东.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宋绍成.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研究领域[J].情报科学,2011(11).
  [3][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邓,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冯紫薇,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助教,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