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進步,人们对于健身的关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人才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原则,进而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为我国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16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体育产业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专业人才的缺少是阻碍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即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主要专业进行不断的优化与调整。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每年都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在学科建设上也不断向外拓展。不过,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有所落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快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原则
1.1 正视社会需求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正视社会需求是最基本的原则。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对于人才的培养应有针对性、前瞻性。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就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培养更多社会渴求的人才。
1.2 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首先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比如: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权,能够更加灵活地选择课程,或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学上,要尽量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层面,则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3 协调性
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应做好与外部环境、自身条件等的协调发展,要从整体上去考虑,仅仅靠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变是起不到效果的。一方面,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学方案、课程体系等的设计与规划,它们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系统。
1.4 适度超前性
通过调查了解到,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样的专业在就业方面并不是很理想,这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只顾眼前,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与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不同地区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具备长远眼光,要在某些方面着眼于未来,如此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1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要想实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根据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针对性的去制定培养方案。研究发现,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以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要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性技能相结合,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综合性的人才。
2.2 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要注意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实用性,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课程的设置要发散思维,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应对。之所以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就是为了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设置相关课程时应尽量朝着这方面去努力。此外,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科学、高效的体育健身方式,如此才能获得切身的体会,从而能够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实践相结合,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3 确保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前者对于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或是自主创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后者则有益于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目前来说,高校更多的关注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对于综合素养则有所忽视。即便在当前的教学方案中包括了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课程,但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些课程的真正作用,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还有少数学生或是教师认为这些是“无用”的。以此来评价课程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具备综合性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综合性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则要有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自觉性,对各门课程都能做到认真的学习,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努力将自身提升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4 加快建设实践基地,重视教育实习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高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建设实践基地。具体来说,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比如可以在健身基地向学生讲解健身方面的知识,在医疗基地向学生讲解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此外,在学生毕业之前,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为学生成功的就业或是创业做好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能力。在这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的培训机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考取一些专业技能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3 结语
总体来说,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在教学工作中,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加快建设实践基地,实现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建伟,吴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J].当代经济,2015(33):134-135.
[2] 段文义.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40(12):84-89.
[3] 常超.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12):6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