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将通过工程实例,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综合治理对策进行研究,为有关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4-0129-02
Abstract: Throug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its comprehensiv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lean small watersh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actice and research.
Keywords: ecological clean small watershe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水土流失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维持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综合提升均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在进行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治理区域有关项目建设与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农业发展、水利建设以及林业规划、牧业养殖等进行综合治理,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升同时,对推动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 工程实例
曼点小流域位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出口为纳板河,属曼点河径流区,共涉及景洪市的嘎洒镇国有林场、创业大沟、回老小寨、回老新寨、曼点村民小组以及勐海县的曼西龙拉、曼西龙傣、蚌冈村民委员会等,北至扎黑地头,西至马鹿洞大梁子,南至隔界山,东至纳矿老寨,流域东西宽约11.55km,南北长约9.45km,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状,最高海拔2300m,最低海拔1100m,相对最大高差1200m,径流面积为77.99km2,小流域总面积为77.99km2。
其中,曼点水库为该小流域的重点水利工程,具有保证橡胶林灌溉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功能,并作为景洪城区备用水源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水库死水位1055.3m,死库容107万m3;水库正常蓄水位1086.4m,正常库容1098万m3,总库容1234万m3。此外,曼点小流域区内地形较复杂,水系发育,流域汇水全部进入曼点水库库区,属南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0℃,年降雨量1238.00mm,雨量集中于5~10月;土壤类型以红壤、水稻土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区域森林植被发育良好,林草被覆盖率高,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整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7798.68hm2,其中水田408.07hm2,坡耕地870.56hm2,林地3334.42hm2,园地415.35hm2,草地2572.61hm2,建设用地67.69hm2,交通运输用地42.93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05hm2。
2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径流区人为活动加剧,农村污水排放量和垃圾量不断增加,导致小流域内环境污染正在加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迫切需要进行改善和治理。其中,对该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显示,其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流域水土流失面积981.18hm2,占总面积的12.58%。如表1所示,即为该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分布情况。
3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根据上述某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进行该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主要通过生态修复以及污水治理、坡面治理、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等治理措施,实现对整个小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促进其平衡发展。
3.1 生态修复
在进行上述小流域项目的生态修复治理中,主要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两种措施,其中,人工修复是在人工补植基础上促进区域的植被覆盖密度增加,从而达到相应的生态修复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人工修复方式进行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中,应结合其流域范围内的适合生长林草植被类型,将其在荒坡等地区进行合理种植,以实现整个流域内的植被覆盖面积提升。而自然修复进行小流域内生态修复治理,则是采取禁止采伐与放牧等森林植被封育保护方式,加强对治理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管理,使其在一定的生长恢复周期内形成较好治理恢复效果。
根据上述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在对该小流域内的生态问题进行修复治理中,通过对低效林地以及郁密度低于0.5的林地区域,采用人工种植以及封山育林保护等措施,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山以及陡坡地区作为人工培植的重点区域,选择乔灌型与乔木型林木种植,并对需要进行封山育林管理的区域,制定相应的禁止放牧与砍伐等管理条例,加强有关区域的植被保护,并制定封山育林保护与管理期限为3年,以促进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与完善,对该流域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改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3.2 污水治理
在进行小流域内的污水问题治理中,由于上述小流域项目中的污水污染主要表现为生产加工污水以及雨水污染物、居民生活污水等,因此,進行污水治理需要结合其污水来源及类型,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以促进其治理效果提升。其中,针对上述小流域内的生产加工污水,在进行畜禽养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提取,并将其作为肥料生产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再次利用后,即达到了污水治理的目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化肥生产的资源成本,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此外,针对雨水污染物的治理,根据其降雨分布情况,通过修建雨水调节池,并对雨水污染物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雨水在农田灌溉与清洁、绿化灌溉中再次利用;最后,针对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由于其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导致集中处理的难度较大,在具体处理中应结合居民生活分布点进行有效治理,以避免其污染影响产生。比如,针对人工湿地周围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在对该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厕所进行统计,并将其粪池处理污水在人工湿地区域的中下游沟渠内进行引流,然后利用池塘和水沟进行沉淀净化,同时在人工湿地的浅水区进行水生植物栽种,以通过植被增加提高其对水质的净化处理能力等,来实现对居民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3.3 坡面治理
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坡面问题治理中,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水土绿化保持以及田间工程修建、坡面拦蓄等。采用水土绿化保持措施对其坡面进行治理中,根据有关配置原则,在加强边坡生态修复以及采取水土保持造林、种草等方法,对水土流失引起的受侵蚀区域以及存在地表裸露问题区域开展综合治理。
其次,采用田间工程修建进行小流域坡面问题治理中,则需要结合其坡面耕地以及生态环境状态进行合理设置和建设实施,以确保其工程修建与治理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对坡度在0.25°至5°之间的斜坡地区以及顺坡垄地带,在进行坡面治理中可通过将其转为横坡垄作方式,以减少坡面滑落以及水土流失等影响;对坡耕地厚度在25cm以上的区域,当期坡度在5°至15°之间时,可通过将坡耕改造成地耕植物区,在进行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改造后,减少其坡面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对坡度超过15°的区域,在进行坡面治理中则需要将其改造为林地进行林木植被种植,以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其不利影响产生。
最后,采用坡面拦蓄进行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治理中,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坡耕地区域,应通过截水沟设置,以减少雨水对坡耕地土壤的冲刷作用,并对坡耕地周围的水土进行保护,减少坡面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此外,针对上述小流域项目中,因地面地表径流汇聚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进行蓄水池修建以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并对收集水资源在耕地浇灌等方面进行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够对农业种植與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满足,另一方面也能够针对雨水汇集导致的地表土壤耳被冲刷等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具有较好的作用和成效。
3.4 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在小流域内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治理中,结合其居民居住区的人畜活动以及道路绿化美化、生活垃圾处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对各区域居住环境的美化、绿化以及生活污染等有效改善和治理。比如,在生活居住环境绿化与美化治理中,通过在居民生活环境区进行道路绿化以及植被绿化、观赏区设置等,栽种一些色彩丰富、观赏价值较高的植被,以起到相应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对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则通过禁止居民生活区垃圾焚烧以及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居民生活垃圾管理并进行转运处理等方法,减少生活垃圾对居住环境的污染影响。
4 结束语
总之,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伟,谢林波,葛佩琳.基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乡村河道景观建设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0):18-19+29.
[2]陈兴毅,李全洲.渑池县石门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持续治理成效及启示[J].中国水土保持,2019(07):11-13.
[3]鲁飞飞,张勇,李雪,等.乌梁素海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9(05):23-27+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