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民大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不断发展,社会对甘薯的品质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甘薯栽培技术也要做到绿色高产高效。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储藏等方面,总結经验和新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2-0086-05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1.048        文献标志码:A
   甘薯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又名红薯、地瓜,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地区,16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甘薯既可鲜食又可加工,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用途多样,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作用,广受大众的喜爱。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广泛,具有高产、稳产、节水、耐旱、投入少、回报高的特点,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绿色高产高效的甘薯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栽前准备
   在甘薯栽培之前要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选地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理化性能较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整地一般在冬天进行,称为冬耕,翻耕深度一般为25~30 cm,冬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还可以将部分潜伏在地下的越冬害虫虫蛹耕翻出来,通过鸟食、日晒、冷冻等方法消灭,减少越冬害虫;还可以使寄生在前茬作物秸秆上的致病菌暴露在阳光紫外光之下,降低其活性,从而达到防病、防虫的效果[1]。
  2  甘薯品种及种薯选择
   选择良种是甘薯栽培的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因地制宜,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生产表现可能完全不同,选择甘薯品种时,要选择适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生产加工目的灵活选用合适的品种。
   (2)同一地块要尽量选用同一品种,以保证薯苗质量一致,因为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容易导致减产。
   (3)选用脱毒苗一定要用原种或良种作为种薯,因为脱毒苗经连续多代使用会退化。
   (4)种薯要选取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形端正、鲜亮光滑、无病、无机械损伤、无冻害的品种。
   (5)从其他地方引种前,做好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工作,不得从疫区特别是黑斑病、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为害较重的地区引种,杜绝病薯育苗、病株进田[2-3]。
  3  甘薯育苗技术
  3.1  甘薯育苗准备
   育苗是甘薯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技术不当,会严重影响甘薯产量。甘薯育苗的方法主要分为温床育苗和冷床育苗两类,温床育苗根据加热方法又可分为火炕加热法、电热丝加热法和酿热物育苗法,冷床育苗包括薄膜冷床育苗法、大棚育苗法和日光温室育苗法。由于温床育苗成本高、操作不便、管理复杂,冷床育苗简便易行,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大棚育苗或者日光温室育苗与薄膜冷床育苗结合的方式;温床育苗法主要应用于早春甘薯栽培,可以提早出苗移栽[3]。
   育苗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开始(早春甘薯育苗在每年的2月下旬开始),当地表5 cm温度稳定在10 ℃左右时可以开始播种。首先挖建苗池,长5~10 m,宽1.5 m,深15~20 cm,同时应确保阳光充足;然后施足底肥,通常是施加45%三元素复合肥75~100 g/m2,均匀、合理地施加到苗床,最后还要进行覆土,约覆盖2~3 cm厚的细土,注意苗床不能过浅或者过厚[4]。
   播种之前要对种薯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浓度为70%的甲基硫菌灵WP 500~600倍液浸种2~3 min,或浓度为1.8%的阿维菌素EC 1 500~2 000倍液浸种,或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浸种5 min,或51~54 ℃温水浸种5~15 min,可以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5],然后自然晾晒,在苗床上以平排的方式排开,排种量一般为20~30 kg/m2,在摆放薯种时,要将薯块按照头部朝上有序平放,保持整齐,做到首尾相接,上齐、下不齐,种薯排好后用沙土填满种薯间隙,随即将床土浇透,待水渗下后用平板将种薯压平,再覆营养土3 cm(营养土使用农家肥5~10 kg/m2或商品有机肥2~3 kg/m2拌匀后制成),覆拱膜压实保温。
  3.2  苗床管理措施
   甘薯苗期要做好水、肥、温度管理。温度是决定出苗速度、出苗数量的关键;水、肥则是决定出苗品质的关键。
  3.2.1  萌芽期管理
   覆膜后1~15 d主要是做好提温、保温工作,种薯上床后3 d使薯层温度达到35 ℃左右,晴天早上揭草苫晒膜增温,下午3:00~4:00盖上草苫保温,加快其萌发。在种薯床浇足水分的情况下,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
  3.2.2  长芽期管理
   覆膜16~25 d要合理调控温度,白天通常要保持在25~28 ℃,早上打开棚膜,晚上把棚膜关上,晴天的中午要打开通风眼或部分揭膜或盖上草苫,以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在幼芽出土到齐苗前后,可以浇一次透水,确保湿度适宜,促进薯苗快速生长,以避免甘薯幼苗因缺水而出现早衰现象。齐苗之后可以根据薯苗生长情况和床土的墒情适当补水,浇水的时间应遵循“前期午前,后期午后”的原则。
  3.2.3  出苗期管理
   覆膜25 d之后的苗床温度要求保持在25 ℃左右,并加强调控,如果温度太高容易出现烧苗,太低则影响其生长,如果晴天气温太高,应该于晴天的上午10:00~11:00在逆风向一端揭膜通风降温。采苗前5~7 d,要进行降温炼苗,将苗床温度保持在20 ℃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炼苗要逐步进行,由揭膜到不盖膜,由夜间盖草苫到不盖草苫,炼苗一般先在早晚进行,避免在烈日下揭膜导致湿度急剧下降而使薯苗枯萎,这个时期要注意防备寒流,如霜冻和大风降温天气。   3.2.4  采苗期管理
   当秧苗长至15~20 cm,7~8片展开叶时要及时采苗进行移栽,采苗过晚会导致苗床内薯苗拥挤,捂坏下部的小苗,影响下茬出苗数量。高剪苗可以有效预防甘薯病虫害,如黑斑病、根腐病和茎线虫病的传播,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壮苗。剪苗一般在距离地面3~4 cm处进行,剪后苗放在塑料布或者编制袋上,防治土传性病害通过伤口传播,剪下的秧苗最好当天栽插,如不能及时栽插,应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保存的苗不要洒水且要日后争取早栽。为提高出苗数量,剪苗后浇小水以利伤口愈合,第二天追肥,每10 m2苗床用尿素500 g配磷酸二氢钾50 g,混匀后均匀地撒施在苗床上,撒后立即将苗叶上的化肥轻轻打落,再用水冲干净,然后盖膜提温促苗,再逐步降温炼苗,准备剪取下一茬苗。
  3.2.5  薯苗移栽
   甘薯适期早栽,可以加长甘薯生长期,生成的薯块大、出干率高、质量好。春薯以5~10 cm地温稳定在16~17 ℃时为栽秧适期,春夏薯区的中部,春薯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栽种,南部稍早些,北部晚些,最晚不晚于5月上旬。夏薯生长期短,要力争早栽,春夏薯区的中南部要求在6月底前栽完夏薯,北部则在7月上旬前栽完。
   移栽时,要选择茎蔓健壮,叶大节间短,无不定根、无病虫害秧苗移栽到大田中,确保后期正常的生长发育,提升整体产量。甘薯苗栽植前采用药浆蘸根,可以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蘸根时要蘸到薯苗伤口以上10 cm,药浆配制方法是每667 m2用30%三唑磷微胶囊2 kg或30%辛硫磷微胶囊剂2 kg,农药∶水的比例为1∶5,加入适量泥土,搅拌成泥浆状。蘸根之后晾晒15 min栽植,可以有效预防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6]。注意事项:蘸根时不得蘸在叶片上,蘸后的甘薯苗不得直接放在地上,随蘸随种,不可过夜。
   栽植之前先起垄,一般垄顶宽不能低于20 cm,垄高15~30 cm,垄背上不能有大坷垃或凹凸不平处,前人在最佳垄距上观点分歧较大,认为50 cm、70 cm、85 cm和90 cm为宜的都有[7-8]。栽植时将甘薯苗的中间部位压入土壤,甘薯苗头尾翘起,形同船型,地上留3~4片叶。一般株距20~30 cm,每穴1苗,留苗3 000~3 500株/667 m2左右,夏薯可以适当密植,密度约4 000株/667 m2以上。另外,在移栽秧苗时要提前施加相应的农药,可以有效预防地下虫害,降低后期发病概率。王振学(2019)认为每667 m2应用10%噻唑磷颗粒剂量1.5~2 kg和1.5%辛硫磷颗粒剂3~5 kg,拌沙土20~25 kg穴施,可以預防甘薯茎线虫病。曹德东(2019)认为移栽后要立即浇“压根水”,确保秧苗与土壤充分结合,提高大田成活率,争取实现一播全苗。栽种后覆黑色地膜可以有效控制田间杂草,并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4  施肥技术
   当前甘薯生产中主要采用的仍然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方法。基肥的种类以化肥、农家肥居多,新型的肥料有腐殖质酸肥和生物菌肥等。在基肥的施用方法上,张强(2018)、李静(2019)和王振学等(2019)认为一般地块应在春耙后每667 m2施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 500~2 000 kg,拌入3%的辛硫磷和5%的毒死蜱各0.5 kg、配合30%腐殖质酸型复合肥或者45%硫酸钾复合肥(15-15-15)40~50 kg,50%硫酸钾15~20 kg作为基肥,常年不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王振学(2019)进一步提出根据农家肥与化肥的不同特点,应采取分次施肥,农家肥应该在冬耕后立即施入,化肥在起垄前撒施2/3,起垄后条施1/3,以利培肥地力。
   目前,甘薯生产中化肥使用普遍存在过量和盲目使用的问题,导致土壤结构变差,有益菌大量死亡,不仅肥料的利用率低,甘薯产量和品质也随之下降,还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不利影响。甘薯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技术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该技术由史衍玺等人完成,是以土壤测试与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获取甘薯养分系数、肥料利用率、目标产量等技术参数,集成专家智慧与施肥经验,针对甘薯需肥规律,提供甘薯平衡施肥的新技术。该系统具有数据更新简便,农民易学易用的特点。利用设在乡镇农技站的触摸屏为甘薯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农民按照屏幕的提示,输入甘薯品种、目标产量及栽培措施等信息,系统即可根据输入的信息,输出配方施肥建议卡,农民可按照建议卡进行施肥,其配方的针对性强、精度高。
   甘薯专用腐殖酸肥料及其施用技术由杜志勇等完成,该肥料是以褐煤或风化煤为原料,通过活化技术使其中的腐殖酸活化,其缓冲性、保肥性及生物活性得到显著提高,根据甘薯养分需求特点,与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混合而制成的复混肥料。腐殖酸具有刺激甘薯根系生长等生物活性,兼有土壤调理功能,可提高甘薯产量与品质,还能提高甘薯的抗逆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
   微生物肥料也是一种新兴的肥料,是富含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使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及抗逆能力,对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有重大意义,贾峥嵘等(2018)[9]以晋甘薯9号为对象,试验了地力旺生物菌肥(有机质≥40%,腐殖酸≥30%,有效活菌数≥5亿个/g)的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化肥方法相比,施用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甘薯的产量和维生素C、还原性糖的含量。
   地膜覆盖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前最成熟的追肥施用技术,主要由刘庆等完成,该技术集成了滴灌系统优化、机械化作业、农艺措施、地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施肥等技术,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一套可操作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水保肥、提高地温、增加产量的效果,还能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在甘薯种植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黑色地膜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达到85%以上[10]。甘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集灌溉、施肥与预防土传性病害于一体的农业新技术,以黑色地膜栽培为基础,在垄上铺设滴灌带,将可溶性固体、液体肥料或者杀菌剂、杀虫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兑成肥液或药液,与滴灌水一起均匀、定时、定量地滴灌到甘薯根系生长区域,使甘薯根际土壤养分、水分始终保持适合甘薯安全生长发育的环境。甘薯水肥一体化具有诸多优势,如能够精准施肥。该方法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可以防止甘薯生长发育期缺素症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因过量施肥而造成对土壤、水体等的污染。    在追肥的施用方法上,张强(2018)和李静(2019)等认为栽插后3 d可以进行第1次滴灌,施肥的同时每667 m2施用1.8%阿维菌素EC 150~200 g以预防甘薯茎线虫。在7月中下旬进行第2次滴灌,使用高钾冲施肥10~15 kg或磷酸二氢钾3~5 kg,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进行第3次和第4次施肥,并根据甘薯的长势决定追肥种类,长势较旺的植株可以适当增施钾肥,长势较弱的可以适当增施氮肥。
   传统化肥能为甘薯生长提供需要的营养,生物菌肥能改善土壤的微环境,腐殖酸肥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养分,间接改善土壤的微环境。3种肥料的作用相辅相成,配合施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传统化肥、有机肥、腐殖酸肥和生物菌肥配合施用将是大势所趋,而如何使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还有待研究。
  5  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5.1  查苗补苗
   甘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因此,在插后3~7 d要及时查苗,清理弱苗、病苗、死苗,及时补栽壮苗,补苗时应连根带土一起栽植,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5.2  中耕培土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薯苗成活后进行第1次中耕,中耕深5 cm隔10~15 d再中耕1次,在封垄前完成第3次中耕,中耕深2~3 cm。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 mL或者50%乙草胺100 mL兑水50 kg喷雾进行化学除草[11]。
  5.3  茎蔓管理
   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以便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苏旭(2019)和苑春红(2019)认为翻蔓容易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叶片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必要时可以提蔓,提蔓也要尽量轻拿轻放,减少茎叶损伤。张琪(2017)认为应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提蔓3次。
  5.4  甘薯全程化学控制栽培技术
   在移栽薯苗前用400~600倍的ABT生根粉5号药液浸薯苗3~5 min可以促薯苗早发根,薯苗基部2个节完全没入药液。栽插后45~60 d,进入块根膨大期时每667 m2喷施80~110 mg/kg的烯效唑30 kg,隔5 d再喷施1次,或者2 500 mg/kg的矮壮素,每667 m2喷施50 kg或每667 m2用300~400 mg/kg的多效唑30 kg喷施,可以控制茎蔓徒长,还能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产量,喷药时还可以加入0.3%~0.5%磷酸二氢钾,或者单独施用0.5%的磷酸二氢钾。收获前30 d每667 m2地喷施8~15 mg/kg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30 kg,3 d后再喷1次,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光合功能期。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到下茬作物,因此喷药时以茎叶为主,尽量避免药液落地。
  6  甘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对于甘薯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结合使用,尽量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并尽量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剂量[12]。
  6.1  甘薯病虫害的种类
   甘薯的主要地下虫害有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地上主要是蚜虫、红蜘蛛、甘薯天蛾、斜纹夜蛾和甘薯麦蛾为害。甘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SPVD和曲叶病毒病。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種。实行合理轮作,对于甘薯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栽培时做好适时早栽、浇水,及时排涝。甘薯生长过程中注意清洁田园,认真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病株。收获期和储藏期要清理病薯,防止病虫害传播。冬天进行冬耕,春天进行春耙,可以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减轻虫害。
  6.2.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诱杀和人工捕杀害虫,如利用黑光灯诱杀甘薯天蛾和斜纹夜蛾等,利用泡桐叶或者糖醋液诱集地老虎等。
  6.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应用最广泛的是三大有机磷类农药,即噻唑磷、三唑磷和辛硫磷[13]。使用方法一般为在栽插前穴施,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4 kg或用10%噻唑磷颗粒剂量1.5~2 kg和1.5%辛硫磷颗粒剂3~5 kg,拌沙土20~25 kg;或在甘薯缓苗期结合滴灌,每667 m2使用辛硫磷乳油1 kg。防治地上害虫则应以控为主,根据虫害种类使用对应的喷雾型药剂喷防。蚜虫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喷雾防治,红蜘蛛可以选用哒螨灵、联苯菊酯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防等防治,注意甘薯叶片背面也要喷到,具体用量可参考农药使用说明书。甘薯天蛾、甘薯麦蛾和斜纹夜蛾等均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叶柄、茎秆等部位为害,要注意在幼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选用低毒农药如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单剂或混配防治。
   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茎线虫病,防治方法除了前文提到的穴施和滴灌药剂外,还可以在栽插前用药液浸苗或用药浆蘸根,有效预防薯苗带病进田。防治黑斑病和根腐病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农药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阿维菌素,可以在育苗前用药液或51~54 ℃的温水浸泡种薯。在滴灌时加入1.8%阿维菌素EC 300~1 500 g/667 m2,或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200~1 000 g/667 m2,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667 m2,都可以防治黑斑病及茎线虫病。病害严重的地块还可以采用熏蒸土壤的方法,例如棉隆。棉隆施入土壤中可以水解形成异硫氰酸甲酯,这种气体可以有效防治包括线虫在内的多种土传病害,但是也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因此可以和生物菌肥联合使用。研究表明,用15 kg/667 m2棉隆熏蒸联合10 kg/667 m2 YB-04生物菌肥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达到87.8%[14],但对甘薯茎线虫的效果还鲜有报道。   6.2.4  生物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如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可以用150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50~300 g/667 m2拌毒土撒施,也可用0.5%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灌根。防治蚜虫可以用0.5%苦参碱水剂1 000~1 500倍液喷防,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麦蛾可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50 g/667 m2或1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50~60 g/667 m2喷防,或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喷防。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菌、厚孢轮枝菌、芽孢杆菌等都具有防治茎线虫的效果。赵荣艳等(2009)[15]研究表明穴施3 kg/667 m2淡紫拟青霉菌颗粒剂(含5亿个/g活孢子),土壤中的茎线虫数量减少了近2/3。张国锋等(2017)[16]研究表明穴施2 kg/667 m2厚孢轮枝菌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可达70.94%,病薯减少了66.67%,甘薯增产率达24%。刘金辉(2011)[17]研究发现的孙云金芽孢杆菌菌株YBT-008对茎线虫有很高的毒力,3 d即可杀死90%的茎线虫。芸薹属植物如油菜、芥菜、甘蓝等含有大量的硫代葡萄糖苷,可以水解产生异硫氰酸酯类物质,该物质对昆虫、杂草、细菌、真菌和植物寄生性线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将高硫苷油菜或苏丹草粉碎施入大田,可以取得和化学农药相当的茎线虫防治效果。
  7  及时贮藏
   甘薯无固定的收获期,但北方薯区最迟应在10月底之前收获完毕,以免甘薯受冻,影响收入。收获前将滴灌带及主管道收好,以备来年再用。收获和运送时要尽量避免机械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做到“四轻五防”,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和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贮藏前要将病薯、烂薯、伤薯和小薯挑出再入窖。有条件的可使用消毒液对贮藏窖消毒后再下窖,降低病害發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李静.甘薯水肥一体化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14):93.
  [2]张强.甘薯水肥一体化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8(11):11-13.
  [3]凌同忠.甘薯高产育苗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9,39(6):65-67,70.
  [4]曹德东.浅谈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14):78.
  [5]王振学,胡信民,刘西丽.甘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9(2):19-20.
  [6]马代夫.中国甘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184-188,197.
  [7]苏旭,彭吉福.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9(5):59-60,71.
  [8]张琪.甘薯绿色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7,37(5):60-62.
  [9]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等.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9):1506-1508,1514.
  [10]范建芝,段成鼎,井水华,等.除草剂配合地膜覆盖对甘薯田杂草防除及增产的效果[J].杂草学报,2016,34(1):61-64.
  [11]苑春红.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19):79-80.
  [12]康影.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3):101,104.
  [13]王凌云,王萌,解晓红,等.甘薯茎线虫病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211-1215.
  [14]张洁,夏明聪,刘红彦,等.低剂量棉隆熏蒸联合生物菌肥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应用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9,46(4):824-831.
  [15]赵荣艳,王朝阳,杨蕊.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97-99.
  [16]张国锋,暴连群,赵彦改,等.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9):125-126.
  [17]刘金辉.杀甘薯茎线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