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武术教学套路演练中“武舞”结合的理念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舞蹈和武术的动作呈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将“舞蹈”和“武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符合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精神,此外在推进国家多元化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武术教学课程,阐述了武术套路与“武舞”之间的联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共性和结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武术  “武舞”结合  两者共性  结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156-02
  1  高校武术教学套路演练中“武舞”的基本内容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与舞蹈不同的是,武术有两种分类,一种是以身体的对抗性为表现形式的实战性武术,而另一种则是以套路为表现形式的运动性武术,而舞蹈则大多以民族舞蹈、戏曲舞蹈和街舞等为主,根据历史典籍记载,在古代“舞”和“武”字是互为通用的,两者所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且在西周时期武舞多是用来展示自己军事实力的一种方式,两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直到唐代以后,武术和舞蹈才开始逐渐走向两条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的道路,无论是表现风格还是自身功能,其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武术大多侧重于实战、防身、健身等功能,舞蹈却更加偏向于表演、娱乐的方向,虽然从某方面而言两者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却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武舞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即它主要是用来祭祀、大宴和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早期舞蹈尚未从武术中分离出来时,武舞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与武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它主要是从战场上的攻防、涉猎、击杀中总结归纳出的一些实战性动作,可与真正的武术动作尚存在本质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差别在于武术是系统化的,是古人通过在厮杀和生存中归纳出一些有效的实战性动作,在传承和演变的过程中受道家思维尤为深渊,后期随着传统文化“道”的渗入,武术的种类与派别层出不穷,倘若依旧将其定性为“武舞”是不妥的,因此从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上看,武舞可以说是武术套路的雏形,但其实无论武術和舞蹈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存在多大差异,但对于腿功、腰功、柔韧性、力量、协调性等基本功两者的要求表现出了一致性,故而无论是好的舞者还是武者,练好基本功是牢固形体意识基础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2  高校武术教学套路演练中舞蹈和武术共性的基本概述
  虽然从形体表现形式上来看,武术和舞蹈是一刚一柔的代表,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在审美要求上。虽然从形体表现上,武术主要是通过演练者的“精、气、神” 给人一种勇不可当的气势,而舞蹈则通过表演者的神态和肢体,为人们勾勒出一幅舞者所展现的意境美,但是在审美要求上,无论是武术还是舞蹈,两者对于“身法”的灵动性都有一定的要求,“眼随手动,手随心动”是两者的主要表现风格。
  其二,在艺术表现上。从某方面来讲,无论是武术还是舞蹈,艺术表现都是演练者通过对动作理解和与肢体形态的高度配合所呈现的,不同的主要是两者的动作节奏和表现形式,但是从其本质来看,动作意义的传达都是两者的主要目的。
  从某方面来讲,正是由于武术和舞蹈之间存在着有一定的共性,在21世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两者的融合采存在一定的契机,具体来看在实际结合过程中,武术不仅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元素,也正式由于舞蹈成功吸收了武术中的营养元素,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  高校武术教学套路演练中舞蹈和武术结合可行性的探析
  武术和舞蹈是两种表现方式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对于人们审美意识的培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将两者进行有机集合,可构成一组完美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尤其是在当前多元化的产业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武术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武术欣赏的要求,武术的实用价值在逐渐的褪色,故而将舞蹈与武术进行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舞台和银幕表现的武术,可有效地将艺术价值呈现给观众,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华武术”魅力所在的同时,正确的解读武术的艺术内涵,以满足社会群体对武术套路演练水平、观赏性、娱乐性和欣赏性的需求。
  但从目前来看,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虽然加快了武术和舞蹈的有机结合,但与此同时融入舞蹈的武术也受到了人们的诟病,不少国人普遍认为当今的武术已经不能算是武术,应该属于体操的范畴,可也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加入舞蹈元素的武术才更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这两种非议的存在是当前武术界存在的主要争议,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在将两者结合的同时,确保两者的本质不发生变化,在掺入“舞”元素时,相关产业机构和主管部门需慎重选择,明确了解哪些动作可以编入“舞”的元素,哪些又不能变动,并在“适度”“适时”的原则下进行融合,以期在保障武术和舞蹈优势、特点不被同化的同时,取得创新和发展。
  在当前多元化产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被进行该,“武舞结合”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教练教师和运动员的认可,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是历史演变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精神,但现阶段由于我国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融合过程中主观性较强,导致两者的融合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对课程的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跟骨刺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在加入动作时,一方面不仅加入的时机要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要严格把握好“度”,以此来突出武术独有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不间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充分理解“武舞”结合对一整套演练动作起到的作用,从而为两者正向结合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学生的普遍认知中,武术和舞蹈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其表现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主要指的是格斗性和技击性的对抗项目,而后者则大多是婀娜飘逸和柔美优雅的演练,但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两者之间的概念并非绝对性,此外随着竞技项目的开展,以灵活潇洒、轻灵飘逸为特点的武术在表现形式上逐渐向舞蹈方向转变,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符合现阶段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的发展理念,此外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武术教学的艺术性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雷,李微微,徐晓霞.中华武术的历史流变[J].兰台世界,2011,22(11):105-107.
  [2] 李翠霞,赵岷民,魏彪.对武舞文化变迁的历史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16,22(8):23-24.
  [3]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4] 丁玉兰,李潇潇,张建东.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5):122-124.
  [5] 李朝旭,张继生,徐海洋.试论中国传统武术套路运动形式形成的渊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3):222-225.
  [6] 张艳林,高建军,徐涛涛.论传统思维方式对传统武术套路发展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5,13(4):19-20.
  [7] 张志勇,李卫华,张旭阳.论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学报,2018,13(1):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