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学科阅读提升学生全面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牟鹏
【摘要】阅读是这个信息时代必备的技能,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对新的知识不断地进行分析,判断,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同时也是不断地拓宽着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的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悉心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老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特点,根据他们的阅读习惯因材施教,让他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养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 综合发展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78-01
目前人们对于阅读和阅读教学习惯性的向语文教学考虑,但是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是可以覆盖所有教学科目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史地等这些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很好的阅读能力,把學科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结合,我们只有从单门学科阅读培养的思想中走出来,创建丰富的阅读教学课堂,针对不同的学科和教学要求,对课本上的知识和相关的课外知识相融合,在课堂上让小学生阅读,知识的内外的结合,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自己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1.培养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个不断地推进着人类的发展,在现代式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课下针对新的课程设置一个小的故事,有趣的情景,课前,通过这些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带入文本,让他们对新的课程有想去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率将会大大的提升,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升着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只能跟着节奏向前,这样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引导,让学生对新的知识不断地思考,提出问题,带动课堂的氛围。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发的参与进来,通过阅读来与作者对话,与思维碰撞,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式课堂,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3.阅读策略的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策略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策略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仔细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方法和习惯,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了解每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指出学生阅读上面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适合于学生的阅读策略,这样使他在今后的阅读中,便可以改正自己的不足,使阅读更为高效。
二、新课堂、新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发展
1.梯度式阅读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熟悉教材内容,把握重点,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讲解《小八路》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王二小》感受文章主人公王二小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面对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活动,通过学生对《王二小》一文的阅读和理解,再回到《小八路》一文,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感受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品格;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热爱祖国》,并组织学生课堂朗诵,深刻的感受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样不断地推进和深入,有层次、有梯度的强化训练,不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课文的含义,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立体式阅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单只限于纸上,教材上,我们需要突破形式,场合。比如,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时,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来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素材来向学生直观的展现荒岛生活的场景,结合教材的描写,对文章理解更加的直观:忍受艰难,挑战自我;在文章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检验他们的阅读效果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通过这样立体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3.多媒体式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媒体走进课堂,并且已经成为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的学生对于直观,立体的实物充满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兴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难以持久,多媒体的多样性丰富性可以填补这一点,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制作为课件的形式,设置丰富的动画,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可以集中去阅读文章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自发的学习。
三、注重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巧妙地设置情景、有层次的递进,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见识来进行思考,让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养成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在讲述《乌鸦喝水》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文中,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的扔进瓶子里面,瓶子里面的水便不断地升高这一现象理解起来有点迷糊。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段时,需要准备一个装有水的小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在课堂上做实验,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见当石子不断地进入瓶子的同时,瓶内的水面也在不断的上升。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来做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的感受这一现象,还可以引申到生活中的其他现象中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认知,使他们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自主、教师、生活”这三个主要要素,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体现着学习知识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阅读培养时,需要系统的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策略、经验,最后经过学生长期的探索和积累,逐渐的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在未来的学习中,这一能力将在各个科目中体现,让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余俊雄著.《小学生能力培养丛书》,晨光出版社
[3]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