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晓潞 李舒玥 吴凯
摘 要:“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是教师从实际教室授课的课堂讲授方式向短而精的视频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视频时长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采用“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提炼整个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拆分,使其既反映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又不失课程的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应用在该课程中的必要性和实践情况,以期为慕课实践和慕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知识点拆分;材料检测技术
1 绪论
为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关于“推进优秀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及“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慕课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其“灵活性”、“共享性”、“精华性”逐渐走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并逐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共生[1]。但是,慕课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慕课不仅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长内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视频课程的呈现需具备较大的视觉冲击或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能够以视频教学形式持续学习[2]。
《材料检测技术》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科团队始终致力于结合最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模式,以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结合教育信息化给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新的挑战,如何基于“慕课”教学方式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学科团队不断思考的问题。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学科团队提出以“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炼与拆分,将传统的大单元知识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并根据教学要求对于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精选提炼,最终形成内容上独立、核心上连贯的模块化的知识体系,既满足了慕课在有限时长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还保证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知识点的精品化,为采用慕课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了更加核心化的学习资源。
2 《材料检测技术》慕课课程需求分析
2.1 《材料检测技术》慕课的定位
《材料检测技术》课程因其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重要而广泛的工程应用而备受本专业老师、学生乃至本行业检测人员的关注,且本课程始终秉持着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为响应教育部对于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倡导,本课程结合目前先进的“慕课”式教学方式,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课程内容精品化、教学方式灵活化,为材料检测技术的传统课程讲授和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探寻思路。
2.2 “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材料检测技术》慕课是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并非按照真实课堂的时长进行简单的视频录制,而是旨在较短的教学时长内(15分钟左右)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以保证学生在课程进行时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的方式比起传统的45分钟网络视频课程甚至更长时间冗长而沉闷的讲授,其教学效果更具优势。
为了保证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知识的教授,对于课程内容的要求即为“精”。这个“精”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篇幅上的“精简”,更体现在课程内容核心的“精华”,而“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恰好可以满足该要求。通过对大单元知识体系进行拆分整理,提取核心知识点,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使得每一个教学模块都具有教学目的清楚、重点突出、内容精炼等特点。“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并非是对于传统课程内容简单的浓缩和简略,而是对其进行层层切片,比起强调知识点的覆盖,它更加注重知识的凝练,这使其具有重点难点突出、观点明确的优点[3]。因此,将“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应用于《材料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慕课教学效果的一条可行途径。
3 “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为了验证“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真实的教学效果,学科团队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和教学方式都进行了科学化建设。
3.1 精炼教学内容
学科团队对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梳理、拆分,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类、凝练,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自成一节慕课,实现了教学内容精炼化的目标。从最终的课程效果来看,通过慕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精确掌握每一教学模块的重点难点,还能通过同一教学模块中知识点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知识点网络,对于单个知识点及它在整个教学模块中所起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如此极具框架感的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们探究每一教学模块中知识点网络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晰课程的讲授思路,对于课程知识的吸纳和思考也将会更加充分。“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材料检测技术》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深度。
3.2 精简教学时长
结合“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学科团队将每一教学模块的教学时长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种时长的设置与大学生学习的最佳注意力时长相符[3],保证学生们在慕課进行的全过程中都能具有较为集中的注意力,从学生角度提高了听讲效率,从而从侧面印证了“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3.3 精巧教学方式
比起全程“填鸭式”课程内容的讲解,教学团队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将每一教学模块中的知识点网络抽丝剥茧,提取出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核心作为此教学模块中贯穿始终的导向问题,导向问题在慕课初始时提出,通过教学模块的讲解,导向问题得到答案和解释。这种学生思考和老师讲授一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每一教学模块的核心问题和核心知识的吸纳更为完全,同时让他们规避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驱动他们随着讲授内容深度的增加逐步递进地思考和解释导向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思考、解决、印证过程,在提升学生们课堂参与感的同时,增加了他们对于慕课“学有所得”的感觉,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让学生们始终处于最良好的听讲状态,提高了他们的听讲效率。综上,在《材料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总结
《材料检测技术》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在传统讲授课程基础上结合先进信息化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实践证明,将“慕课”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应用于《材料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课程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胜.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改革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12-15.
[2]杨红梅,贠禄,陈超杰,等.“内容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3):83-88.
[3]李浩.“慕课”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33-37.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郭晓潞(1980-),女,山西长治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固废资源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