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走式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静

  受传统英语教学观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多在单词的记忆、语法的分析和句型的理解等方面着力,这不可谓不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有没有比这种英语教学更有效的方法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时代特色,归结出“行走式英语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行走式英语教学”的研究缘起及特征
  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只有经过现实生活检验或实际運用的英语教学才是真正的英语教学,也才是有效的英语教学。既然要经过现实生活检验,必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用环境,让学生在语用环境中动手、动脑、动嘴,即让思维、手脚、表达“行走”起来。此之谓“行走式英语教学”。
  教育,就是伴随着每个生命行走的过程。对于英语学科,英语教师要做的是拓宽“行走”的宽度、增强“行走”的力度、丰富“行走”的精彩度。英语是一门沟通世界的语言,没有“行走”,就没有实践;没有“行走”,就没有运用;没有“行走”,就没有学以致用。
  所谓“行走”,是指教学过程在变化,课堂场景在变化,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要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即“行走”。所谓“行走式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场景式教学,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注重感知、理解和应用,以一种无时不在的学习动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简言之,“行走式英语教学”即在知识行走、能力行走、品格行走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逐渐形成。其基本特征是课堂即场景、课堂即动态、课堂即实践、课堂即体验、课堂即社会。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创设场景,热身巩固;合作探究,操练互动;认知拓展,语言输出;情感升华,行走构建。
  二、“行走式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世界有多大,英语课程就有多广。“行走式英语教学”以无处不在的动态学习形式呈现在笔者的教学中。
  1.行走在课堂,课堂即场景
  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平台,如何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笔者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巧妙地将现实生活搬进了课堂。
  为了上好National Day(国庆节)这节课,笔者背上相机,从武昌坐轮渡到汉口,再乘车到汉阳,拍摄步行街上手举中国国旗的人群,录制解放公园挂满大红灯笼的长廊,拍成视频,做成英语微课,只为从生活中挖掘最真实的情景,给学生呈现一节具体可感的“国庆节”英语课。“行走式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行走式英语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饱含行走的足迹和教育的温度。为了上好The World Expo这节课,2010年世博会期间,笔者专门去上海拍摄刚刚建造的世博会场馆,并与东方明珠塔下的世博吉祥物“海宝”合影,制作成最新的会话课题材。随后,笔者将奥运会、环境探究等主题的课程融进课堂。“行走式英语”会话课的教学模式就是这样诞生的。
  2.行走于校园,校园即场景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笔者经常带领学生认识学校的树木、池塘、长廊,参观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学术厅,认识校园内的各种英文标识。让班里的每一名学生认领一棵“梦想树”——校园植物,并给植物命名,配上英文卡片挂在树木上。伴随着植物的生长,学生每天一走进校园,就会主动去“看望”所认领的植物,并用简单的英语与植物对话。在每年的英语节期间,笔者都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心愿用英语写下来,挂在他们认领的 “梦想树”上,笔者再带领全班学生逐一参观,学生可以对其他学生的英语心愿畅所欲言,指出其优劣。在这样场景中,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将英语学习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行走在校园里,学生可以随时接触英语,久而久之,英语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也从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喜悦。
  3.行走于家庭,家庭即场景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对于英语学科,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笔者在家长微信里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英语教学,请有英语表达能力的家长尽量用英语和学生进行简单对话,对于没有英语表达能力的家长,笔者则请他们督促学生每天汇报当天所学,并用手机录音,再发放给笔者。笔者收到语音信息后,不论什么时间,都会第一时间给家长反馈。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家庭学习,笔者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在家访中,笔者借助学生家的场景,即兴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家庭场景转化为英语学习的环境了。
  “行走式英语教学”行走于家庭,让英语学习既留下了行走的足迹,又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温度。
  4.行走在社会,社会即场景
  语言学习需要在行走中进行,在交流中巩固。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到英国游学,校足球队希望前往“红魔”曼联的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和“红军”利物浦的主场安菲尔德大球场。在学生游学英国前,根据课文Big cities,笔者在足球班开展了英语国家足球文化的大讨论;要求学生在游学中用全英文交流,用英语记录旅途中的见闻。游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制作英文游学海报,互动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行走式英语教学”的学习特征是场景之间相互融合,学习即生活。“行走式英语教学”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行走式英语教学”的拓展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有见地的。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打开眼界,开阔视野。“行走式英语教学”的研究在不断拓展,以期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017年2月,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教育文体局“李静小学英语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行走式英语教学法”集体探讨的开始。12月,工作室成员驾车行驶20多公里前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最偏远的升华小学,这所仅有87名学生的村小第一次接受“行走式英语教学法”: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电子平板、手机、VR。“李静小学英语工作室”成员、光谷二小的胡洁琼老师利用“行走式英语教学法”执教六年级英语A visit to Big cities,运用在线开放式场景开展学习探索,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的动态课程中,学习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打开。“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上VR课,我兴奋得晚上做梦都在上课!”12岁的吴一这样告诉笔者。
  同行的专家说:“偏远学校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新奇的科技手段。也许,‘李静小学英语工作室’提供的这一节课,能让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这是一次特别温暖的行走,第二天,升华小学的教师仍给工作室的成员发短信:“好心人,天不负!”“李静小学英语工作室”的团队研究,丰富了“行走式英语教学”的内涵。随后,“李静小学英语工作室”成员分别到香港教育考察团、帮教育论坛、湖北省农村教师岗前培训、新疆克拉玛依等地分享“行走式英语教学”。
  “行走式英语教学”虽然还很年轻,笔者相信,正是因为年轻,它才更有活力,也更有成长的后劲!
  (作者单位:武汉光谷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7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