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本组训练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速度水平较低和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关于解决方案,提出在日常训练中,应着重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特别是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改善跳远助跑节奏,重视跳远助跑训练与跳远完整技术训练的结合。
关键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 助跑 绝对速度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b)-0057-02
跳远的助跑是跳远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根据跳远技术原理,人体在起跳腾空后,重心运动轨迹即被确定。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空中的动作只能用于保持身体平衡。使落地时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跳远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身体重心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而助跑效果的好坏对于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作用大于70%。它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男运动员高达0.943。美国人埃克认为:提高0.1m/s的腾起初速度时,跳远成绩将提高9.5cm。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
由于助跑速度直接影响跳远成绩,因此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训练就显得由为重要。目前我所带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普遍存在着绝对速度利用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有所欠缺以外,助跑概念不明确、助跑节奏不合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绝对速度和绝对速度利用率的训练。提高助跑速度,特别是板前速度。形成高效、稳定的助跑节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本组5名少年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年龄相近,训练年限相差不大,训练水平也较为接近(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收集部分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有关技术数据和专家的研究结果。
1.2.2 观察法
对本组5名少年跳远运动员进行技术观察。地点:合肥市体育场。时间:2010年9月1日下午16时;2011年4月1日下午16时。内容:60m手计时跑3次,取最好一次成绩。行进间10m跑3次,取最好一次成绩。全程跳远3次,取最好一次成绩。跳远助跑后10m取跳远最好一次成绩。
1.2.3 实验法
对本组5名少年跳远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采用跑格子和各种跳跃练习及中、全程跳远练习。跑格子每天准备活动完成后练习10组;下坡跑每周练习2次,每次6组;全程跳远及助跑练习每周2次。以此来提高助跑的绝对速度利用率和助跑节奏的合理性。时间自2010年9月1日开始至2011年4月1日结束。共6个月24周。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绝对速度与加速能力
绝对速度即运动员平跑的最高速度。它是跳远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作为跳远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绝对速度,才有可能跑出较高的助跑速度,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队员实验前后的60m与跳远成绩来看,60m成绩好的相对跳远成绩也好(见表2)。
由于少年运动员正处在发展动作速率、灵活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如果过早地采用单一的手段发展绝对速度的训练,必将导致“速度障碍”的过早出现。对于他们今后的继续提高和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在我的训练中,速度训练的重点是放在发展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上(即让运动员在特定距离内达到最高速度),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发展绝对速度。
2.2 绝对速度与助跑速度利用率
绝对速度利用率是衡量跳远运动员在跳远助跑时利用绝对速度的指标。助跑速度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绝大多数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93%~95%之间。刘易斯和鲍威尔在第三届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分别跳出8.91m和8.95m时,后6步速度分别为11.26m/s和10.94m/s。他们两人的平跑速度分别为12.05m/s和11.61m/s,助跑速度利用率 分别为93.44%和94.22%。我国选手陈尊荣在跳8.26m破亚洲纪录时,后6步速度也达到10.40m/s的先进水平。而本组的少年运动员由于训练年限有限,在身体素质和对助跑技术的理解上都有所欠缺。造成在进行跳远助跑时目的不明确,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速度利用率差。
为此,笔者在进行少年运动员的助跑訓练时,把训练重点放在助跑节奏上,特别是最后10m的节奏上。让运动员通过下坡跑、跑格子等手段,培养运动员养成良好的助跑节奏。特别是最后几步积极、连贯的跑动,使运动员把最快的助跑速度放在起跳板上,有利于运动员获得较快的起跳速度(见表3)。
2.3 技术训练
2.3.1 助跑训练
世界著名跳远运动员鲍威尔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犯规大王”的绰号,他的教练亨顿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花大力气进行助跑训练。在1990年的训练中,平均每周让他进行40次左右的助跑练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助跑速度快了许多,而且助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保证了鲍威尔在1991年及随后的几年中创造了不少好成绩。另外像乔伊娜、德雷克斯勒、梅等一些世界级的女子跳远运动员也都非常重视助跑训练,每周至少进行20次左右的训练。
根据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在每次训练课开始之前安排一些助跑练习,每周总量在30次左右。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运动员熟练掌握助跑节奏,并能够在助跑中充分发挥速度。
2.3.2 完整技术训练
助跑的效果只有通过完整技术的检验才能确定。运动员在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后,如果起跳能力不能适应助跑速度的要求,就会影响起跳效果。因此助跑的训练必须和完整技术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并且要随着训练目的、日程安排的变化,适当调整中、短程技术和全程技术之间的训练比例。在冬训期间,为了改进技术,可以以中、短程技术训练为主。而到了临近比赛和赛季,就应以全程技术训练为主,以适应比赛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1)绝对速度对跳远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性,在运动员的少年阶段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去发展绝对速度,以免过早地形成“速度障碍”。而且要提高运动员的加速能力,使运动员可以在短距离内达到最高速度。
(2)跳远运动员应在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助跑节奏。整体节奏积极向前,提高自身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使运动员把最快的速度放在起跳板上。
(3)应重视助跑训练与完整技术练习的相结合。解决运动员在高速助跑情况下的快速起跳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树勇,李爱东.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安排方面存在的问题[J].田径,2002(8):13-18.
[2] 李国雄,冯树勇.跳远运动员速度与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J].田径,2002(10):12-15.
[3] 刘新兰,林森华.跳远起跳速度研究综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59-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4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