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尚福
摘 要: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成为未来教育界的一种趋势。新课标明确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教学实践,教师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65
受傳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文字教学上,对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素材积累,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和提升。
一、对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认识
(一)广泛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
(二)动态性
语文课外实践主要是为了辅助教学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主要是通过构建与外界的桥梁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而具有显著的动态特征。同时,语文教学实践本身就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掌握新的语汇和句式,充实学生的词汇量,丰富教学资源,这也是语文实践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语文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和密切配合,教师主要起到一个旁征博引的作用,教师的知识层面以及对课外教学资源的识别能力都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各个地区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语文实践教学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的地理环境来看,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不发达以及教学的落后,在实践教学资源上要明显落后于东南部地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不善于从实践中发现资源提取资源,造成了很多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根据新课改的有关要求,明确指出了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宗旨,应当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跨学科的理解和应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进入了一个新层面,里面包含了大自然中丰富的资源,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能够重视并引导学生踊跃地去大自然中进行探索。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语文教学中的很多教学资源都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开发的寻找从未停止。自然界中蕴涵了很多生命的哲理,主要包含了:(1)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比如我们常见的日月星辰、自然灾害、人文景象等;(2)人工形态,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创造的自然环境,比如农田、水利以及各类风景名胜等。
自然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包罗万象,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略显差异,很多未知的资源还有待探索和发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识别能力,同时善于从自然中来发现这些奇特的人文特色来充实教学资源。就如我的家乡在武威市,这里的有着几个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观,如白塔寺、天梯山石窟、瑞安堡等。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
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载体,社会性资源主要针对的是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社会活动,如果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且竞争能力薄弱。语文实践教学分别从家庭、社会、祖国、世界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
所谓人文,主要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元素。人文性资源,主要是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人文资源包含的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图书、报刊等有形的文化,也包含了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精神文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开展语文实践教学中所应当正视并探索的。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识别教学资源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获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需求,引导学生自主从户外实践中探寻未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应当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语文教学情境,明确实践教学的方向,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
学校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针对一切能够获得知识的渠道,比如学校的教师、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报社等文化环境。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旨在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语文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并展开行动,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踊跃发言,开展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敏锐度和洞察力。比如在写字比赛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写错字的原因,学会写字技巧等;通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名言警句,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另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语文实践教学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渠道,弥补了以往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的类型。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社会,主要包括了:各个地方的人文风情、自然景色、艺术展览馆以及各种文化艺术设施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理論教学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充分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这些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情景教学。基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敢于发现和挑战一切未知的领域,他们希望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大自然中未知的领域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奇的,学生会跃跃欲试。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情感需求,带领他们走向自然、了解社会,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记录,同时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来发现知识的美妙。引导学生进行社会性调查类活动,并进行报告的整理,用于回答记者问题,开展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带领学生探索一个个未知的领域。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将学生进行分组,查阅与之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与知名教师的交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咨询和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水进行实验,了解该地区水资源的成分,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最终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查所感撰写调查报告。将所做的报告在学校进行展览,倡导大家一起为保护水资源而努力,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倡议书,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和决心。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成长、独立,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掌握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方法。
2.服务社会用语文。语文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与生活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知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比如,可以针对校园内用字的情况进行调查,打破以往仅仅纠正黑板字的局部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用字问题,并将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给有关部门。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资源主要涉及了家人、亲人、家中各种类型的杂志或者音像资料等。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于初中生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应当给予学生基本的理解和关爱,因为只有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回报他人、如何回报社会,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我目前所带的这一届学生都是出生于农村,陌生的校园环境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针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讲解,教师就能够以此来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将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入他们所熟知的领域,学生很快就能情感带入,并且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会由此展开回忆,理解父母的艰辛,更好地投身于学习中。
家庭对于学生而言氛围更加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时期是一个十分好动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用于尝试、善于探索。在休息的时候,与家人一起外出游玩,或者去亲人朋友家聚聚,他们在聆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听语言的细微之处;如何去学习语言中的精髓;如何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沟通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人文情怀,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如何理解他人。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立足于社会实践,探索未知,寻求真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懂得活学活用,是灵活的、丰富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自然界中探索未知,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彭天翼.论课外语文教育环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4).
[2]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4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