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享受民族音乐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晓芸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太喜欢民族音乐,很多孩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对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民族音乐教育也经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民族音乐神韵独特,应该更多地去欣赏和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在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发现和体验民族音乐的美,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真正地去享受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享受美;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147-02
  【本文著录格式】叶晓芸. 让孩子享受民族音乐的美 [J].北方音乐,2020,03(06):147-148.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民族音乐神韵独特。作为华夏子孙,了解和学习本民族的音乐精华,享受民族音乐的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现在一谈起音乐家很多孩子就只知道贝多芬、莫扎特,对中国很多了不起的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华彦钧、刘天华等却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道。所以,在中小学音乐课中一定不能忽视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就应让孩子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孩子慢慢喜欢上民族音乐,进而更全面地具备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创造能力,让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就在他们心灵深处萌芽。
  一、把握民族音乐的特征,不断深化对民族音乐的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必须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但在聆听的过程中是很难准确、深刻感受到音乐中的各种情感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民族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法去不断引导,还要传授给孩子应具备的相应的民族音樂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把握民族音乐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听到的常常是那种分寸感、统一感、谐和感,而不是那种音乐材料上的强烈对比,艺术表现上的大起大落。就如民族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不仅像一幅水墨长卷,也像一幅有主有从、层次分明的立体画面,优美主题开门见山,贯穿全曲,靠线的流动与交织,靠线的“立体化”句与句相连,环与环相扣,显得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把握民族音乐的特征是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关键,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要通过欣赏的实践不断去提高。在学校音乐课堂上,应不断深化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树立民族意识的音乐观念,真正从“根”上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综合多种方法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
  (一)围绕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创设综合的民族音乐活动
  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感兴趣的,而我们的很多民族音乐作品都与我国的传统节日相关。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来开展音乐课堂活动,努力营造节日的气氛为导入,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如在教唱《隆冬呛》这首歌时,可以结合主题设计一个综合活动“热闹的春节”,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运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为主要元素,可以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通过在《《隆冬呛》的背景音乐下,通过让孩子动手体验制作春联、包饺子或者模仿各种鞭炮声为歌曲伴奏等各种形式去体验过春节的热闹气氛,让孩子在了解民族文化中熟悉音乐节奏。孩子们兴奋地扮演着各种角色,每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民族音乐。
  (二)创造民族音乐情境,结合主题,进行教学活动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彝族的歌曲,教师可以根据彝族的特点设计一次活动。活动中应充分创设音乐情境,可以选取大家比较熟悉的相应的民族音乐作为主旋律,如这节课就可以用《火把节的火把》,然后结合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直观地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受彝族最大型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气氛,在活动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火把节的基本知识。紧接着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彝族民间的舞蹈动作设计相应的环节,有条件的话还教师还可以穿上一套彝族服装,根据彝族火把节的习俗带着孩子一起围成圈欢歌跳舞,还能找几个孩子在中间模仿火苗跟着音乐跳动。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角色之间还能进行互换,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体验,真正地融入到“火把节”的热闹氛围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民族,更喜欢上这个民族的音乐。
  (三)使民族音乐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
  让孩子融入到民族音乐学习中,单一的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孩子走出学校,通过旅游、采风、参加民俗活动等,充分感受大街小巷的传统节日气氛,在社会的民族音乐大环境中享受生动的民族音乐。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知识讲座、创设孩子欣赏民族音乐会的机会,或者开设民族音乐社团活动等,使民族音乐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在民族音乐中体会到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民族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孩子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设计让孩子自由地舞蹈、歌唱,并按他们的意愿创造新歌。如《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可以让孩子在学唱的同时了解土家风情、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不同民族服饰、习俗等方面的简单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不断让孩子亲身参与体验,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与老师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聆听音乐、发现音乐;再如《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歌曲,在教孩子们学了藏族舞蹈后可以让他们用藏族音乐配上学过的彝族舞跳一跳,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孩子们不只是了解了藏族的舞蹈,还与学过的彝族舞做了比较,再通过观赏优美的藏族舞蹈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们的舞姿在不知不觉中就变美了。在这种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另一番韵味,在活动中获得愉悦,从而充分享受民族音乐的美。
  四、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学生
  “如果音乐教师自己都没有走进音乐,那么别指望孩子们能走进音乐”。让学生享受民族音乐,教师自己得热爱、了解民族音乐,要有充满强烈的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热情和使命感。在讲授民歌、戏曲、器乐时,教师需要适当的进行范唱或范奏,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教授《民间音乐》课程的是一位二胡专业的老师,他几乎每节课都要师范演唱一些民歌,虽然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也不会有什么歌唱技巧来把课本的民歌演绎得多出色。但当他演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时,我们感觉他唱哪里的民歌就像是那个地方的人。他歌唱时给我们的那种感觉永远也忘不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或演唱技术,还要有很强的民族音乐教育的实际能力。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音乐神韵独特。民族音乐给人带来愉悦,为人创造联想,只有不断地去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发现和体验民族音乐的美,让孩子们真正地去享受民族音乐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