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中药治疗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联系紧密,而颈动脉斑块是判定动脉病变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主要通过汀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治疗,但实践证明,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转氨酶升高等安全问题。中医认为防治颈动脉斑块前需明确其病因病机,制定准确的治疗思路,以此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本综述对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思路进行分析,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中药治疗;思路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2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而颈动脉斑块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脑卒中属于缺血性,而其中25%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0.1 mm,卒中危险则会增加15%。因此,如何防止颈动脉斑块形成是临床治疗重要任务。中医具备通络、活血、降脂等优势,能安全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因此,对中医治疗思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颈动脉斑块的病因病机
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颈动脉内壁逐渐失去弹性,脂质沉积,同时纤维基质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发展为颈动脉斑块。中医认为,人体气滞、瘀血、痰浊会造成颈动脉斑块,并且与肾、脾、肝三个器官有密切联系。“痰”是因为气化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水液大量聚集形成。“淤”主要是因为血液停积。“痰”和“淤”与祖国医学中的“积聚”病机相同,有形可见、固定不移。有学者研究显示,气血不畅、肝气虚衰造成的痰淤阻滞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原因。另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者吸烟酗酒等伤及脾胃的因素会直接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出现气滞、瘀血、痰浊,形成颈动脉斑块。气机运行异常会导致气不行津,血涩不行,停而为淤,最终导致痰瘀互结。而痰瘀互结会进一步影响气机升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者病情。
2 治则治法分类
随着中医对颈动脉斑块治疗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中医同仁们提出各种治疗方案,虽然药方各不相同,但主要遵循健脾活血化痰的思路,且药方多以“化痰”、“活血”、“健脾”三种功效为主。
2.1 活血化瘀为主
“瘀”是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原因,可引发栓塞性疾病,因此活血化瘀是重要治疗思路。在研究他汀类药物与中药失笑散联合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研究中,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病症,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水平,同时改善动脉狭窄程度[2]。失笑散主要成分为五灵脂、蒲黄,具有散结止痛,活血祛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瘀血停滞证患者。其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2 兼顾化痰散结
“痰结”是颈动脉斑块之根本,血气不畅引起痰瘀互结,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也应该兼顾化痰散结。以理气化痰为主,同时辅以活血健脾的治疗思路,在西藥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调脂汤治疗,结果发现中医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好。有学者认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风痰上扰有一定关联。风痰上扰大多数情况下会伴有血瘀证,可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在研究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慢性心衰疾病时,可明显抑制颈动脉斑块形成,治疗效果较好。此药方薤白、半夏、栝蒌实为主,具有通阳散结、行气解郁、祛痰宽胸之功效,在治疗动脉斑块时效果较好。消斑汤是中医常见的用于控制动脉斑块的药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功效,且临床疗效较好。可见治疗动脉斑块时兼顾化痰散结也是主要思路。
2.3 健脾治本贯穿始终
颈动脉斑块属于慢性疾病,因此需重视治本,将健脾治疗贯穿始终,主要因为脾可统血摄血、运化水液,是身体气机的重要枢纽。在研究颈动脉斑块治疗时,可通过补阳还五汤治疗,疗效较好。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为主要药物,具有活血、通络、补血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与治疗颈动脉斑块的药物要求一致。另可通过健脾益气辅以化痰祛瘀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较好。研究显示,三参通脉合剂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三参通脉合剂的主要治疗思路为健脾益气养血辅以活血化瘀,可使患者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恢复正常,逆转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见将健脾治本贯穿始终,有助于颈动脉斑块改善,控制疾病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颈动脉斑块需遵循整体论治、标本兼顾的思路,充分考虑到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治本三个方面。
3 中医治疗综述
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中医药研究中,有学者将灵芝、丹参、山楂、姜黄、蒲公英、土鳖虫等药材制作成软脉化斑颗粒,可起到化瘀通络、祛浊消斑的功效,稳定颈动脉斑块甚至缩小斑块范围,有利于改善肾虚血瘀体质。土鳖虫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以及改善血流的作用,进而实现抑制颈动脉斑块形成。山楂可抑制内皮细胞分泌趋化因子,进而抑制其对单核细胞的黏附,同时较好的保护内皮细胞。蒲公英和丹参就能有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消退胸主动脉,前者还能同时能调节ET/NO平衡,充分发挥对颈动脉斑块的防治作用。
中医认为淤证、虚证是颈动脉斑块的病理基础,治疗仍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健脾益气为主要原则。以赤芍、枳壳、柴胡、川芎为主要药方的精致血府胶囊可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与常规西药相比,其治疗效果更好。连续服用数月后,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斑块体积指数减少,斑块术减少,且动脉狭窄程度减少超过50%,另外血流阻力指数降低,可见此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即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血管内斑块。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还有多种中药对颈动脉斑块有治疗效果。姜黄素可缓解直至过氧化程度来控制颈动脉斑块形成,蒲黄能明显降低体内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水平,并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烈刺激,促进PGL-2的分泌,同时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稳定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水蛭可有效抑制凝血酶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凝聚,以此治疗颈动脉斑块。
4 总 结
从中医角度看,颈动脉斑块多属于淤证、炎证,临床也多以痰浊、肾虚和瘀血等症状同时出现。此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复杂,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思路,在其治疗方面会有较大突破,可极大程度的提高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嘉文,薛金贵,赵国定,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认识及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9):109-111.
[2] 田蔚然,周 端,孙怡春.健脾活血化痰法治疗颈动脉斑块探析[J].现代中医药,2016,36(6):8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