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方法,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就诊的50例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5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发生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皮疹几率分别为4%(1/25)、0%(0/25)、8%(2/25),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7.01±1.12)d,比对照组短,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抗生素药物治疗中,践行监督用药原则,可使不良反应减少,且治疗时间缩短,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方法
院内医务工作人员需高度重视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以免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50例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年龄为23~65(41.75±0.73)岁,男女分别为14(56%)、11(44%)例。
对照组年龄为21~68(41.80±0.69)岁,男女分别为16(64%)、9(36%)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用药原则,使用抗生素药物前需接受过敏试验,结合药物疗效与患者免疫状况选择相对应的药物实施治疗[1]。
实验组应用监督用药原则,具体方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抗生素药物试用期间不应出现与抗菌药物配伍不合理的情况,规避理化反应的出现。而且,抗生素的更换不应过于盲目,若效果不明显,则要适当调整给药的时间与使用的剂量[2]。一定要结合患者免疫状况调整,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增强。通过药物浓度的控制,充分发挥抗生素药物的作用。
其二,对抗生素药物使用钳,应对患者痰液与尿液等抽取并开展细菌鉴定工作,保证抗生素的使用更具针对性,尽量规避不良反应的出现[3]。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多项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如果P<0.05,即代表数据存有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前者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生率均低于后者,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見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抗生素属于高等动植物产生代谢产物,可对细胞发育造成干扰,为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与霉菌等诸多致病微生物[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皮疹等诸多不良反应,所以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应用措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在此次研究中,将监督用药原则应用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证实,针对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实施监督用药原则,可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为规避抗生素不良反应,必须合理采用用药方法,践行监督用药原则,有效发挥抗生素药物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代 艳,张瑜婧.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137-138.
[2] 李 翔.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166,171.
[3] 晏金玲,张丽萍.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9):131-132.
[4] 钟 琳.急诊输液患者120例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5):127-128.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