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例健康人群作为空白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FIB(3.6±0.3)g/L、对照组FIB(3.1±0.1)g/L、空白组FIB(2.5±0.1)g/L,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程度(58.4±2.0)分、对照组为(30.3±1.9)分、空白组为(3.9±0.3)分,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AMI患者中,自发再通者占25%(5/20),FIB(2.8±0.3)g/L;治疗有效者占60%(12/20),FIB(3.4±0.2)g/L;死亡者占15%(3/20),患者FIB(4.5±0.3)g/L,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者,临床干预效果可能更好。
【关键词】血浆纤维蛋白原;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的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进一步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1]有研究指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性别:男/女=11/9,年龄(58.96±10.78)岁。以2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性别:男/女=12/8,年龄(59.14±9.15)岁。以20例健康人群作为空白组,样本性别:男/女=11/9,年龄(57.48±11.03)岁。三组样本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检测方法
采用散射光比浊法对FIB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
1.2.2 危险程度评估方法
冠状动脉狭窄≤25%者记1分,26%~50%记录2分,51%~75%记录4分,76%~90%记录8分,91%~99%记录16分,100%记录32分。得分越高,代表危险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 果
2.1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A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观察组FIB(3.6±0.3)g/L、对照组FIB(3.1±0.1)g/L、空白组FIB(2.5±0.1)g/L,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危险程度的关系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程度(58.4±2.0)分、对照组为(30.3±1.9)分、空白组为(3.9±0.3)分,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关系
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发再通者占25%(5/20),患者FIB(2.8±0.3)g/L,治疗有效者占60%(12/20),患者FIB(3.4±0.2)g/L,死亡者占15%(3/20),患者FIB(4.5±0.3)g/L,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 论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FIB指标与患者病情的发生与进展显著相关。FIB为血浆糖蛋白的一种,机体产生炎性反应时,FIB浓度可显著提高[3]。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多伴有血管内皮损伤,炎性反应严重。有研究表明FIB水平与SYNTAX评分成正相关[4],当FIB>3 g/L时,心力衰竭、慢血流/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更高。[5]本文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和正常对照组。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程度(58.4±2.0)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FIB指标提升。为明确FIB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本文对不同预后者的该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自发再通者占25%(5/20),患者FIB(2.8±0.3)g/L,治疗有效者占60%(12/20),患者FIB(3.4±0.2)g/L,死亡者占15%(3/20),患者FIB(4.5±0.3)g/L,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患者预后逐渐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者,治疗有效率更高,预后更佳。
参考文献
[1] 方 芳,张 伟,乔旭柏,et al.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9):802-806.
[2] 刘 恩,杜 平.血浆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在诊断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05):853-855.
[3] 温志平,廖文光,郑晓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16):2682-2683.
[4] 肖健勇,张赫男,曹 路,et al.天津地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1).
[5] 涂清鲜,姜黔峰,聂 鹏,et al.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危险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34):79-81.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