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了解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因胸闷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作为冠心病组(81例),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作为对照组(33例)。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对冠心病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Gensini积分的相關性。结果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既往高血压史占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62±0.08)、(0.63±0.13)、(0.77±0.12)、(0.84±0.14)mg/L, Gensini积分分别为0、(13.57±13.60)、(46.00±35.96)、(54.59±34.98)分;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0分、1~19分、20~47分、≥48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 Gensini积分和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关系(r=0.519, 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心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肾功能受损等共同变化的结果有关。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冠状动脉;冠心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20
血清胱抑素C又称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蛋白, 由所有有核细胞以恒定速率产生, 由于其较小的尺寸和阳离子性质, 其可以自由通过肾小球, 且被肾小管细胞重新吸收并随后分解代谢, 故不会回到血液中[1]。所以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相比较, 对于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更加敏感, 特异度更高, 受到年龄、性别、种族、肌肉质量和药物的影响较小[2-4]。冠心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 是危害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近20年来我国冠心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以及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中的比例逐渐升高, 且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进展, 发病以及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5]。而对于不同临床分型、不同狭窄程度的冠心病, 治疗策略和临床预后差别很大。针对冠心病的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前临床上的“金标准”, 但其费用高、有创伤性检查、技术要求高及需要使用造影剂等均为限制冠状动脉造影的不利因素。近年来对于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报道较多[6]。本文针对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狭窄程度等相关性进行研究及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因胸闷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4例患者,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冠心病组)81例,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33例。根据临床病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3.34±9.0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0.45±6.85)岁。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严重感染, 急性脑血管意外, 严重营养不良,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严重慢性疾病(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既往有肾脏疾病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MDRD)<90 ml/(min·1.73 m2)、糖尿病病史等。
1. 2 方法
1. 2. 1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既往病史, 并且入院当天或次日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 使用西门子RXL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
1. 2. 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定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 且每个患者至少有5个不同体位投影,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判断, 其医师对患者的临床病史化验结果并不知晓。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 对每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定:即狭窄程度以最严重处为标准, 狭窄直径<25%计1分, ≥25%且<50%计2分, ≥50%且<75%计4分, ≥75%且<90%计8分, ≥90%且<99%计16分, ≥99%计32分。根据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将以上得分乘以相应系数, 左主干病变:得分×5;左前降支病变:近端×2.5, 中段×1.5;对角支病变:D1×1, D2×0.5;左回旋支病变:近端×2.5, 远端×1;后降支×1;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1。各病变支得分总和即为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总积分, 对冠状动脉进行定量评分[7]。
1. 3 观察指标 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 方差齐性用F检验, 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和肌酐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既往高血压史占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 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Gensini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Gensini积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见表2。
2. 3 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
Gensini积分0分、1~19分、20~47分、≥48分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Gensini积分≥48分、20~47分、1~19分、0分患者。见表3。
2. 4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 Gensini积分和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关系(r=0.519, P<0.05)。见表4。
3 讨论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自幼年开始, 不同的年龄段各种危险因素均可对机体发挥不同作用。现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烟、不良饮食习惯、性别、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等, 其中可分為传统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压、总胆固醇等)及新危险因素(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性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心理素质等)[8]。而近年来, 许多研究均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相关, 且可以强烈预测心血管事件, 且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 冠心病病情逐渐加重[9]。但是部分研究[10]提示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风险并非明确直接的独立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入选的患者既往无慢性肾脏病且入院时肌酐均正常, 结果显示, 不同分型的冠心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血清胱抑素C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Gensini积分和血清胱抑素C呈正相关关系(r=0.519, P<0.05)。从文中数据中发现, 对照组既往高血压史比例较高, 反而冠心病组较低, 冠心病组否认既往32例高血压病史中, 入院后监测血压符合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新高血压指南[11]诊断有19例患者。而高血压明确影响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5],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定期体检的患者更能发现自身身体健康情况, 例如血压情况, 并在及时发现高血压时进行正规的干预措施, 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经常进食高盐高脂食物、活动量不足、超重和肥胖、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等)[12], 不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许多重叠, 而且高血压本身就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所以定期体检的患者能提前控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而冠心病组患者可能对于自身健康的不重视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低于对照组, 因此统计后得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既往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胱抑素C是通过肾小球且被肾小管细胞重新吸收并随后分解代谢, 相对于肌酐, 用于检测GFR更加敏感和特异[13], 目前主要针对早期的肾功能损害进行评估, 即当肾功能早期出现微小病变时血清胱抑素C水平会有所变化。而肾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间的联系有数种机制可解释, 其中有可能是:①肾功能不全本身即是预示着全身性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损伤;②肾功能不全可能通过引起血压、脂质、脂蛋白、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等变化而直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14]。同时长期持续的高血压若得不到控制, 可能会导致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 肾动脉硬化、肾小球纤维化、萎缩, 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15]。当不同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发挥各自的影响时是一个全身性的病变, 血管病变范围包括冠状动脉及肾脏血管, 即当出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导致的全身性血管损伤或者动脉粥样硬化时, 血清胱抑素C在反映肾功能的同时间接反映了冠状动脉血管情况。所以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正相关可能是因为冠心病的不同危险因素使全身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损伤, 同时引起肾脏血管以及冠状动脉的变化。
综上所述, 血清胱抑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情况, 冠心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肾功能受损等共同变化的结果有关。
参考文献
[1] Schiffrin EL, Lipman ML, Mann J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f-fect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Circulation, 2007, 116(1):85-97.
[2] Taglieri N, Koenig W, Kaski JC. Cystatin C and cardiovascularrisk. Ann Biol Clin, 2010, 68(5):517-529.
[3] Weber JA, van Zanten AP. Interferences in current methods formeasurements of creatinine. Clin Chem, 1991, 37(5):695-700. [4] Hoek FJ, Kemperman FA, Krediet RT. A comparison betweencystatin C, plasma creatinine and the Cockcroft and Gault for-mula for the 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Nephrol DialTransplant, 2003, 18(10): 2024-2031.
[5]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10(6):1-130.
[6] 陈俊华, 张存新. 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1):1171-1174.
[7] 吕良冬, 宋瑞芳, 王永光, 等. 血肌酐正常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意义.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9):1626-1628.
[8] 刘玉, 刘俊, 陶春明, 等. 胱抑素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2):208, 244.
[9] Gensini GG. 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 J Cardiol, 1983, 51(3):606.
[10] 王俊, 王邦宁, 王安才, 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重庆医学, 2015(4):475-477, 481.
[11] Svensson-F?rbom P, Almgren P, Hedblad B, et al. Cystatin C is not causally related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LoS One, 2015, 10(6):e0129269.
[12] Whelton PK, Carey RM, Aronow WS, et al. 2017 ACC/AHA/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Hypertension, 2018, 71(6):1269-1324.
[13] 國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7):28-126.
[14] Bi M, Huang Z, Li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levated cysta-tin C level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 Int J ClinExp Med, 2015, 8(11):20540-20547.
[15] 葛均波, 徐永建, 等, 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59-262.
[收稿日期:2019-1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7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