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属于该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对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74
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为目的,通过法律等手段划出的管理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1]。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也称为森林型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型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除了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以外,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重价值[2]。评价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对于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1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
1.1 保护价值的理解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包括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社会生活服务功能和社会传统文化服务功能等,这些价值对于非保护区来说属于稀缺资源或独特功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例如,保护区内生境特点使珍稀树种成为稳定的群落,但在非保护区因其缺乏适合生存的生境而无法稳定生长,这就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1.2 保护价值评价与遵循的原则
1)对于森林型自然保护区而言,保护价值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决定了保护价值评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科学严谨,也要直观明了,尽量采用量化指标,但有些内容无法量化,所以定量要与定性结合起来。2)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把握保护价值的内涵及特征,再对局部、重点环节进行分析。3)从评价角度来说,科学合理的评价应做到指标既有覆盖性,同时又不能重复或重叠,贵精而不宜庞杂、繁多,这样才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评价指标应当是真实有效的,基于现实的客观数据。
1.3 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1.3.1 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水文河流、动植物资源、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和功能区划等。收集资料后,有条件还是需实地调查,这样才能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现势性。实地调查应规划路线、样地及调查的项目。
1.3.2 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评价指标应进行系统分析,其原则可遵循1.2节内容,选择指标时可通过咨询专家和因子分析法筛选适合的指标。例如,构建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设为森林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要素层设置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社会经济价值和面积适应性等要素,指标层是在各个要素之下设置指标,多样性要素下设置植被型数、高等植物种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稀有性要素下设置国家各级重点保护植物数、动物数等。评价标准是判定保护价值的依据,例如极高、高、中、低保护价值的分值阈值。
1.3.3 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通过评价指标的综合计算得出评价结果,此类评价研究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和物元分析法等。其中,AHP适合解决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多目标、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其主要步骤包括建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单一准则下各要素/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以及进行排序等。例如,对一自然保护区采用AHP进行评价,保护价值综合得分为85.21分,大于80分,属于保护价值高;另一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综合得分为76.03分,大于60分,属于保护价值中。
2 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
2.1 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
建立和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是开展森林保护及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部门、科室,并明确各部门及科室职能、责任与分工。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应按照林业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按照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在提升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力与效率的前提下壮大保护区队伍建设,实现人才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工作高效的目标,以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3]。通常,自然保护区可设置以下部门和科室:行政机构(办公室)、财务部门(计划财务科)、保护管理部门(管理站、保护管理科)、科教宣传部门(宣教科、科研监测科)、利益群体共建部门(社区事务科)、资源开发利用部门(资源管理科)和治安部门(森林公安派出所)等。
2.2 制定与完善管理制度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1)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制定并完善保护区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科室、管理站的职责范围、管理目标及任务,建立符合保护区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高效管理。2)在职工队伍中应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颁发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保护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3)制定保护区管理细则,根据保护区功能分区落实分区管理措施和资源利用方法。4)落实工作责任机制,实现保护区管理正规化、科学化和法制化。5)加强社区联系与管理,通过与保护区周边社区共建、共管活动,发动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区资源管理,预防森林火灾,遏制乱砍滥伐行为。6)加大社区扶持力度,通过生产培训和产业替代活动,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问题,减少社区原始产业对森林资源的依赖。
2.3 落实高效管理措施
基于保护区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再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推动保护区各项工作开展。加强保护区组织管理,理顺部门、科室与管理站的关系,明确责任、权利与义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培训和有效管理壮大队伍、提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落实开源节流。加强后勤管理,保证保护区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加强资源管理,落实森林资源管护体系。
2.4 建立科研监测体系
自然保护区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并建设一套专业、高效的科研监测体系,根据自然保护区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有价值的科研监测活动。例如,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调查保护区珍稀生物资源、开展小种群生态生物学研究等。保护区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如建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保护区物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5 丰富宣传手段
通過设立微信公众号、群发短信、在保护区主要路口设置LED显示屏等措施,丰富自然保护区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率,一方面提升保护区知名度并改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3 结语
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森林是陆地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设立森林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科学评价森林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对保护区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分析,以支持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杨靖,樊简,邢韶华,等.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J].生物多样性,2018,26(3):315-325.
[2] 王海伦,王金叶,闫文德,等.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8,38(1):117-123.
[3] 安科.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管理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5):120-123,127.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5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