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研究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章对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在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的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使用及演变研究应坚持的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供了词汇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对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的基本情况做了一览大表。
  关键词 古代残疾类词汇 研究现状与思路 一览表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A
  1残疾类词汇研究现状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有关残疾人重要文件的先后出台,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日益增多,不同领域各个专业也就残疾人事业做出了各种反响,成绩斐然。然而,我们认为要使残疾人更有尊严地生活,除了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福利扶持等国家和政府的“硬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态度上与残疾人平等。态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语言关怀,就是“普通民众的一言一行”对残疾人群体的“软关怀”,比如杜韡等《英汉与残疾相关词汇对比》(2011)一文就持此观点。
  虽然如此,目前对残疾类词汇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目前的研究缺少系统的残疾类词汇断代研究和历时研究
  词类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管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已十分广泛,然而残疾类词汇领域目前研究较少,目前可见的仅有《残疾人新旧指称语对比研究》(赵晓驰,2010)一文,是针对汉语残疾类词汇的研究。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特殊教育词典》以及《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将残疾指称语分为总称、智残、听残、视残、肢残5种类型共计72个词语,并按命名方式分为六类,又根据产生时代的先后,分为旧词语18个,新词语54个,并对新旧词语从感情色彩、组词能力、语用功能三个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但她的研究并未涉及古代残疾类词汇分阶段的断代研究和历时的演变研究。
  1.2极个别研究中虽有残疾分类,但未有从语言学角度做深入的专业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育林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汉语医学名物词研究”,内含较多疾病名物词,散见于其子项目,比如肖雄《<广韵>医学名物词研究》(2015)中,按照外科、妇科、儿科等列举了375个疾病名物词,但并未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中的20个疾病词汇进行了考释,其中关于残疾的仅见表示“因湿邪所致的两脚不能正常活动之病”的“痿”字的考释,从《说文解字》《玉篇》等探究其词义,目前还未见到从语法语用等角度做出深入分析的研究。
  还有一些历史学方面的文献中涉及对残疾类词汇的探讨,比如《“癃病”与汉代社会救助 》(王文涛,2012)引用《说文解字》解释“癃”,认为汉代“癃”的含义有六种,即(1)衰老病弱和衰老病弱的人;(2)手足不便;(3)驼背;(4)废疾;(5)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6)小便不利等,也未从语言学角度对残疾类词汇做出深入的专业分析。
  1.3缺少对表示同一类残疾的词汇从语言学角度作出共时区分与历时区分的研究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时期同一词语表示不同意义的现象非常常见,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词语做出共时上语法语用的区分以及历时的演变研究,之于残疾类同义词汇研究,目前我们仅见《释籧篨》(刘又辛,1984)一文,针对《诗经·邶风·新台》“籧篨”“戚施”词义的争议,拟定“籧篨”“戚施”的“母词”是“缩”或“缩缩”“蹙蹙”,而进一步演化为多种写法;读音又发生细小的变化,词义也承担相应的分属,从而对“籧篨”“戚施”二词做出了共时的区分和历时的演变研究。其它残疾类同义词汇研究目前的研究中未有涉猎。
  2关于残疾类词汇研究的一点思考
  针对上述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若有研究能够梳理出中国各个朝代的残疾类词汇系统,对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中各个词语的使用做出共时的语言分析研究以及历时的统计分析,探究出其演变过程,并对中国古代同义残疾类词汇做出比较研究,其意义和价值就不言而喻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为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与现代残疾类词汇的比较提供基础,逐渐实现对残疾人群体的语言“软关怀”。
  具体来说,在研究时可先依据古汉语辞书等相关材料,包括古汉语辞书,以及历史学、政法学等学术论文中关于残疾类词汇的研究确定中国古代有关残疾的词汇系统,然后对其按照残疾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听力残疾词汇、视力残疾词汇、肢体残疾词汇、智力残疾词汇等方面。而后在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汉语等阶段分别选取若干典籍,对各个朝代的每一个残疾类词语做出统计分析,以残疾类型为标准做出若干频率表格,为历时研究打下基础。然后对不同朝代的残疾类词汇系统做出共时层面深入的分析,从构词方式、语法位置、组合能力、感情色彩等方面做出同义或近义词的比较分析,从而使每个残疾词语意义和语法功能明确。同时,对单个残疾类词汇进行历时的分析,探究出其词义的演变。根据各个残疾词语在历代出现的频率,以及其共时的语义和语法特征,推导出这个词语的历时演变个过程,并与同类别残疾词汇进行比较,发现词义此消彼长的相关规律。
  在进行研究时,应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中国历代残疾词汇做出数量上的统计以及性质上的说明,对词语的使用情况做出客观的描述。任何语言都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在做语言研究时注重语言共时层面的特点,对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的研究,要进行断代的共时研究;同时,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义会发生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我们必须对这个词语同时做出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梳理出这一残疾词汇的意义,这是尊重语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重要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还应注重语言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原则,我们通过对残疾类词汇使用频率的研究,可以探查到这个词是否为当时所常用,这是尊重语言社会性的表现。语言同样具有系统性,主要针对词语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言,我们在研究中注重残疾词语共时层面的构词方式研究和组合能力研究等,就是注重语言系统性原则的体现。
  3古代残疾类词汇基本情况
  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等辞书,经过筛选,我们初步制作了下表,部分词语释义在括号内标注。我们将残疾类词汇分为肢体残疾词汇、聋哑残疾词汇、视力残疾、智力残疾、统称残疾五大类,基本情况如表1。
  目前,本研究团队已经对残疾类词汇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做了一些探讨,比如表示肢体残疾的“瘸”字到宋代才使用此义,“盲人”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等。具体研究情况可参看相关论文,此表以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同行进行更多探讨,为实现残疾人语言软关怀提供更多参考。
   基金项目:本项目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残疾类词汇的使用和演变研究》(2017SJB065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 刘又辛.释籧篨[J].语言研究,1984(01).
  [2] 王文涛.“癃病”与汉代社会救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3] 王秀梅.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 肖雄.《广韵》医学名物词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5]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17.
  [6] 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7] (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