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未来。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德行的培养。小学阶段是高尚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将学校、家庭、社会构建成“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以期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简要分析 “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小学德育 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而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祖国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教育方向提出的新纲领。针对当前德育教育的新阶段,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把少年培养成祖国需要的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重智育轻德育
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是由于目前学校仍然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都将授课重心放在语数英三门基础课上,从而忽视了对德育课程的教学。甚至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基本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更有一些学校在评选优秀学生的时候,只考虑成绩排名。这样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推动与实施。
1.2德育方法单一
当前的德育教学方法仍是维持传统的模式,一般采取说教式,即将德育教育的原则和相关准则等体现在书本上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记住然后按规范执行。这样被动灌输式的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使学生缺乏实际的道德感知。仅靠传统的德育模式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而且就道理讲道理的形式也缺乏可操性和实践性,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地展开德育教学。
1.3未联系实际
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實践的根本目的也是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所以说学校的德育活动是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与政治思想相联结,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然而参考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他们的思维阶段还处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难以利用掺杂政治思想的德育理论固化自身的道德行为。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策略分析
2.1转变观念,革新德育方法
要想实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求各界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这是实现“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前提。也只有从主观思想上改变传统的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并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而是源自多方教育的影响,所以德育的组织形式和途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目前来说,通过学校革新德育教学模式,进而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相互结合起来,调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协同发展,达成共识,形成一股德育力量,才能形成一个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德育网络,实现对学生全面的道德理念培养。
2.2营造环境,促进学校与家长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孩子进行综合性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的结果,不仅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更进一步关系社会风气的导向,国家民族的发展。小学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阶段。
而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获取科学知识和德育理论的主要来源,所以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同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仅靠学校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教育参与其中,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坦率、真诚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互相融合,才能保证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交流方面,可以通过诸如家长座谈会、家校互访或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来实现学校与家庭德育网络的交流与融合。
2.3创建平台,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
社会教育是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发展和延伸,也是进一步落实少年儿童德育实践的基础。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说小学生在成长中,除了家庭和学校,自己所在的社区(社会)也是他们生活、活动的重要的场所。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眼界逐渐开阔,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不再强烈,反而随着与社会的交往增多,受社会的影响加深。所以说,在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时,社会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它对小学的道德教育与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未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也至关重要。所以将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心以及行为习惯很重要。具体来说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社区)德育之间的互动沟通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活动、校外辅导员、社区教育委员会等方式来实现。
3总结
“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德育作用、整合社区德育资源、激发家庭德育力量的德育模式。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合力开展德育行动的具体策略,要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共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所以说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构建 “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贾娜尔,贾曼.试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146.
[2] 郑爱平.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9(20):56-57.
[3] 朱小蔓,王平.从情感教育视角看教师如何育人——对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83-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8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