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延聚
【摘要】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以图像的方式映射出来,更加贴近于人类大脑思考的空间性现象,与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不仅发散了学生思维,构建了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宜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169-01
将思维导图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有着很大的价值与作用,需要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作为數学教师,就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采用高效灵活的方法将思维导图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展开讨论。
一、展开教学评价
思维导图也是教学评价的有效工具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找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展开完善与纠正,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展开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展开教学反思与总结,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与教学评价有效结合,来映射出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尤其是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编制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身所收获的知识整理下来。如下图所示,学生只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整理出来,还不够完善。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出其中的亮点与不足,引导学生注重题型的归纳,补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来更加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贯穿教学活动
将思维导图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三个环节。预习是学习的主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预习环节中,可以促使学生找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与问题,挖掘重难点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做下铺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准备一张白纸,画出本节知识要点作为中央主题,然后向外分散,将每一个小节的关键词填到次级分支上,当次级分支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再次进行分散。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要求学生要聚集精神,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做好标注,这样才能理清学习思路。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检查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提前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然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互动交流的空间与平台,让学生之间先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且踊跃举手发言,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1]。接下来,教师在针对教学中的疑难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讲述。通过不同符号、不同颜色的划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好课堂笔记。
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展开思维导图的构建。如下图所示(图二),让学生先建立一个大体的框架图,做好预习准备。
三、分析解题思路
教师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去了解习题的解决思路,然后主动去思考、交流与操作,最终解决疑惑,获得知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2]。其次,将思维导图渗透在分析解题思路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分析,反复验证,掌握重难点知识。最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点评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引领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自身的举一反三与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全等三角形》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创建以下思维导图,快速找到习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四、加强解题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还要运用思维导图来加强解题训练,提高解题的实效性与准确性,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遇到的错误习题及时记录下来,摘抄在错题本上。其次,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反复展开练习与验证,加深自身的印象与记忆,帮助学生熟练展开思考、训练、验算、证明,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开教学评价;观察教学活动;分析解题思路;加强解题训练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富浩.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J].神州,2019,(12):153.
[2]陆瑛.初中数学渗透"思维导图"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2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