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课堂中要巧妙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有机融合,互相补充,共同创建灵动、和谐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语文课堂
  新课堂理念指出,教学过程要对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多加关注,即不仅重视课堂的预设,也要重视课堂的生成。余文森认为,计划性和封闭性是预设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则是生成在教学中体现的,他们之间相互补充,均不可或缺。那么,预设与生成之间如何实现相互转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双赢,这是如今语文新课改中需要探索的实际问题。
  1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天然保障
  《孙子兵法》说:“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一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课堂的精彩往往源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中,生成是重要的一个,然而,部分教育工作者太过于追求生成,认为预设应该被忽略掉。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理解到,生成、预设相辅相成,要想更多的精彩被生成,只有通过精心的预设才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为课堂实施精心预设,不同学生认知起点不同,思维状况也不一样,预设与之相符的引导策略,规避放任自流,这样有效生成才能得到保障。例如在执教《竹节人》一课时,我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学习,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很乐意接受,马上融入学习中去,并在同学间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竹节人到底怎么做呢?”“找不到竹子,可以用废弃的笔筒来代替吗?”“我们做好后也学书上的内容来演绎发抖,看是否真的那么有趣?”……我没想到学生能从三个大问题延伸出这么多有趣且可行性的问题,可见,我的精心预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生成性的学习提供了天然的保障,实现了达到为生成而预设的教学效果。
  2弹性预设是灵动生成的自然条件
  不管预设多么精心,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也没办法一一预知。实际教学过程中,诸多的意外难免会发生,在心理上我们要做好准备,做到灵活、快速应对。因此,做到预设有弹性,留足空白空间,使得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开放的、宽容的将生成纳入,为灵动生成创造自然条件,这样我们的课堂能够变的更加精彩。例如《好的故事》一文,这是鲁迅先生的早期作品,内容深奥难懂。因此,我布置学生先去预习,多读几遍课文。在课堂上我没有做过多的设计,也没有进行太多的讲解,而是抛出一个问题:“本文是一个梦境,相信大家都做过梦,想想你做过的梦与现实有何联系,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再反复朗读鲁迅先生的梦,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刚落,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不再害怕读课文。我放开时间让他们说、读、议,学生在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慢慢地读懂了梦境的内容。这时有个同学提出:“鲁迅先生应该做过不少梦,为什么偏偏记录这个梦?”这个问题与其从老师口中说出,不如学生在学习中自然生发更有意义。课堂立刻就活跃起来,答案各不相同、学生各抒己见,也有同学说可以从课后的“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来解释,自己探讨比听老师讲解更深刻。可见,弹性的预设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对文本做多元解读,课堂中的灵动生成自然而来,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拓宽了课堂学习维度,让语文课堂更具灵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质量。
  3预设生成有机融合,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语文教学课堂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根本,生成则是课堂预设的升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打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多元发展、相互统一的过程,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共同打造课堂精彩。例如在执教《在柏林》一课时,我精心预设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围绕小说最后一句话:“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来展开讨论感悟课文内容。同学们都能抓住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谈体会,达到了这节课的预期目标。正准备课堂总结时,有个同学突然严肃地提到我国的抗日战争,列举其种种罪行,其他同学也义愤填膺地跟着说了起来,而且越说越气愤。這话题虽然来得突然,但很应景。我没有制止他们,而是任由他们畅所欲言,最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的高涨情绪融入本文,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我很庆幸这节课没有完全按照预设的程序来教学,而是充分把握课堂过程中有效的生成资源,让预设更加完善,让生成更加有效果,使学生得情感更加深刻,使课堂更能焕发精彩和活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的心灵对话,课堂教学预设而井然有序,因生成而更加精彩。只有把预设和生成达到有效融合,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不断提升,使课堂活力不断加强,使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05).
  [2] 辛朋涛.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误解与澄清[J].上海教育科研,2010(05).
  [3] 吴仁娟.小学数学课堂预设及有效生成[J].教育,2019.
  [4] 刘文林.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精"彩纷呈[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
  [5] 王彦.何以打造"魅力课堂" [J].湖南教育(中旬刊),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