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琳 张涛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净化培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与建议
一、新媒体的兴起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良好机遇
(1)新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开拓了新阵地。信息的双向传播是新媒体时代主要的标志,每个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发送信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上不再局限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形式,通过新媒体就可以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枯燥的文字性叙述转化为图片或者音像资料,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各教育网站。新媒体传播行为和方式在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开辟出了新阵地。
(2)新媒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技术支持。新媒体庞大的网络系统存储海量信息,包括大量文字信息、音频、图片和经过分类处理的视频资源等,这些资源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丰富和详细的内容。同时,新媒体繁衍出来的微博、微信等新兴工具,为高校所利用以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育,在技术层面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支持。
(3)新媒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了交流方式。传统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育,大学生与施教者之间交流的机会较为缺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不仅在接收信息上获取自主权,也可以自主决定接收信息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可以与教育者进行匿名交流沟通,这样大学生从心理上不会产生隔阂,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交流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平台信息的良莠不齐加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复杂性。新媒体的出现及普及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和输出信息最常用的手段,这就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同时因为新媒体这个全新平台的出现,一些无良媒体或者恶意营销号为获取高点击率故意报道负面新闻来博大众眼球。这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没有完全建立自己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对他们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无疑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复杂性。
(2)新媒体话语权自由削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极其迅速,畅游在网络中个人接受信息的次数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人们隐匿于网络中,在发表自己看法被认可的同时,个体价值以及话语权自由也得以体现,这就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这些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传播渠道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削弱。
(3)新媒体匿名性特点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新媒体的普遍化使得人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人们在属于自己的“媒体”上表达想法,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所有这些输出的信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隐匿性,他们便不再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而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对此行为跟风模仿,对自己的道德作风不做严格约束,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弱化,继而产生道德危机。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1)依法构建法治防火墙,净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環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依法构建法治防火墙来净化网络环境显得愈加重要。国家和政府层面制定网络空间治理的政策,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并加大了对网络垃圾信息的处理力度,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尽最大可能减少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接触机会。高校在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机制也要逐步完善,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建立起完善的领导协调机制,进而顺利开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当代大学生面对新媒体平台的海量碎片化信息,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上产生困惑甚至偏离方向,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认同,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要提升大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他们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和发布健康信息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也是需要负担起的重任。这就体现出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开设媒介素质教育的讲座的必要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质,提高他们的分辨信息的能力,让大学生在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方式。新技术条件下,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兴工具都成为学校运营管理的重要平台,应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校园公众号,搜索与开发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媒体资源库,定期与大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相关思想教育话题交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上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中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2]赵茜.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基金项目:2018年西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JGZD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9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