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其目的是提升小学生语文思维,通过广泛阅读较好地拓展学生视野,让小学生在字里行间融入较为丰富情感。通过学生阅读课内外文本,促进小学生遇事物能够有感而发,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反思感悟 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9-0188-01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关注最多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下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如教《十六年前的回憶》这篇课文时,文本“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在生与死的抉择时,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学生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那是一个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朗读时,层层递进,“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通过朗读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悟的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能够感受到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小女孩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引导小学生感受到女孩当时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这种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小学生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仔细读课文,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组内学生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学生去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学生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思考。课文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同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学生生疑促进组内讨论,直到领悟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小作家选刊》;2017 (13);王阅茜.
[2]“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感悟”;《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3);马继萍.
[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 (8) :26-26;刘美花.
[4]“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宋炳琴.
[5]“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儿童大世界月刊》;017 (2);王德祥.
[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 (1) :201-201;郭香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3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