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恒举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对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有效结合
  一、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单独存在的。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模式选择方面,也多数是为应试教育服务,这样一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相关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样就很难满足现代教育对其的具体要求。
  2.學生阅读量相对较低。对于写作而言,其通常都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不管是哪一种语言体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写作过程当中,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而言,在其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以及句式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与写作教学并未进行相应的重视,学生的英语阅读以及写作主要集中于试卷及课本上,这种单一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通常来讲,阅读与写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更好的为写作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来说,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的对自己阅读能力进行印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培养这一基本目标。
  对于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而言,基于当前课程设置,可以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首先,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这样就可以为当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对于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而言,当前的英语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通常阅读与写作会同时出现,并且主题基本相同,教师只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三、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具体措施
  1.对既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首先,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满堂灌或者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将一些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其次,教师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两者进行结合教学。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或者是情境教学法来实现两者的结合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第三,教师还应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对英语教学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两者进行结合。
  2.丰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内容。简单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选择一些英语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应根据阅读的主题,布置给学生相应的写作任务,以此来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初中阅读与写作内容进行丰富时,教师应做好对于学生的指导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3.转变英语教学观念。除了上述的两项措施外,转变英语教学观念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首先,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进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设定时,也应围绕学生展开;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计划设计环节,应有意识的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后续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应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将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这两者之间通常是独立存在着的,这样就很难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只有对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将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雪.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6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