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庆欣 侯 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态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社区体育生态化是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社区体育生态化的指标体系框架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 生态化 指标体系
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
我国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总体目标是制定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导依据。同时,社区体育生态化的最优目标应为:体育生态环境优良、体育设施配备齐全、体育保障制度完善、体育文化氛围浓厚、体育管理规范有序①。因此,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及生态学原理出发,借助对社区体育生态化内涵的理解,笔者对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总体设计。首先,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体育活动为主线,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各要素协调发展。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健康、舒适、节能、高效、环保、保持生态平衡等特征。
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框架
笔者结合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构建了一个三级层次的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其中,一级层次指标包括: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指标、社区体育人口体系指标、社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指标、社区体育设施网络体系指标、社区体育生态环境体系指标五个方面。二级层次指标是在一级指标下的若干因子,包括规划保障制度、机构类型、服务质量、体育人口种类、体育人口比例、体商测试、生态体育活动内容、生态体育指导、生态体育行为规范、传统体育设施、现代体育设施、现代信息化服务、社区体育自然环境、社区体育社会环境、社区体育规范环境等因子。三级层次指标是由二级层次指标下选择的若干项目组成,属于微观指标,多数为可以量化的单项评价指标。例如社区体育自然环境二级指标下应包含社区体育天然环境三级指标(由水环境、大气环境、陆地环境、生物环境、噪声环境等因素构成);传统和现代体育设施二级指标下应包含人均体育设施、社区体育设施投资率等三级指标。
社区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的指标配置说明
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一级指标。本级指标从社区体育机构类型、规划制度和社区体育服务质量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
1、机构类型二级指标:机构类型指标应包含体育机构和管理指导机构两方面。体育机构方面主要应建设社区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会。管理指导机构可以分为管理机构和指导机构两类,其中管理机构指市、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三级组织;指导机构指市、区体育局群体处。
2、规划保障制度二级指标:规划制度应包含各项与社区体育生态化有关的生态建设规划、社区生态体育设施规划及相关的政府激励文件、社区体育经费保障制度、社区生态体育规章制度、社区体育档案等。毋庸置疑,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建设与发展一定仰赖于政府政策与法律的保障支持。因此,本级指标侧重于考量、评价社区发展的软环境状况。
3、服务质量二级指标:笔者认为,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可以通过人均体育消费、社区居民满意率、社区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开展次数、参加体育赛事情况体育活动、参加人数等三级指标来进行综合衡量评价。
社区体育人口体系一级指标。体育人口是指不以体育为职业,仅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或关注体育的群体。本级指标对于评价社区体育的发展状态十分重要,从体商测试、体育人口种类和体育人口比例三方面进行考察。
1、体育人口种类二级指标:体育人口是体育生态系统的主体。体育人口可以分为直接体育人口和间接体育人口。我国于1997年确立了体育人口标准,一般认为,每星期锻炼三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上,锻炼强度达到自身能够承受的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人可定量为直接体育人口。公众参与是实现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关键,因此体育人口种类二级指标应侧重调查社区体育人口的来源结构,注重考察参与体育锻炼群体的广泛性。
2、体育人口比例二级指标:我国体育人口比例较低。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抽样调查表明,城市体育人口(未包含学生比例)仅为总人口数的9.23%。而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1981年便达到总人口的50%,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体育人口一直保持在70%左右②。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已达总人口的70%~80%,但我国官方统计的体育人口比例仅33%左右。
3、体商测试(或居民身体素质)二级指标:近年来,由美国迈克尔・罗伊森等学者提出的“体商”新概念开始流行。体商是指身体商数,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自我认知的反映,是一个人运动能力和质量的量化标准。体商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运用本级指标是希翼通过评价、衡量社区居民当然主要是体育人口的体商状态,来反映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活动内容体系一级指标。本级指标从社区生态体育活动内容、生态体育指导和生态体育行为规范三方面进行具体细化的考量。其中生态体育指导二级指标是考量重点。
社区体育指导是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我国199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界定为“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组织管理工作、锻炼指导、技能传授的人员”。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级别分为高级、中级、低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师四类。
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由于起步晚,相对较落后,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且年龄偏大,总体文化程度较低;职业化程度低,相关的培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社区体育指导的健全能够有效地体现社区体育发展的生态和健康,本级指标是社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重要一环。
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一级指标。体育设施是社区体育的物质基础,也因此成为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首要对象。社区体育设施需要根据社区自然环境和社区居民健身锻炼需求进行建设,是衡量社区体育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日益高涨的社区体育需求相矛盾,我国社区体育设施明显不足。根据我国第5次场地设施的调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社区体育场地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8.84%(居住小区4.86%+公园0.7%+广场0.61%+其他类2.67%=8.84%)),而且,社区体育设施配置模式单一、趋同僵化,社区健身设施设置不均衡,社区体育场地的规划、体育设施的设计千区一型,缺乏特色。③
而现代信息化服务二级指标亦不可或缺。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服务已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区数字化建设也日渐兴起,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发展与完善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借助宽带网络等现代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既可以有效地加强社区事务包括体育事务的管理,亦可提供各项网上虚拟体育娱乐服务,反映着社区生态化建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社区体育生态环境体系一级指标。所谓社区体育生态环境体系是指以社区体育为中心,对社区体育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系统,主要包括社区体育自然环境、社区体育社会环境和社区体育规范环境。④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体育运动只有在优良的环境中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才能为人类创造积极向上的绿色生活。社区体育生态化应紧紧围绕体育生态环境,只有在保护社区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体育,社区体育才能可持续发展。
1、社区体育自然环境二级指标:体育是适应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场所,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体育运动的质量。社区自然环境作为社区体育生态化实践的永恒载体,决定了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条件。社区体育自然环境应包括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生物环境和水环境等。
2、社区体育社会环境二级指标:社区体育社会环境可以包含人文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三方面,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因素。
3、社区体育规范环境二级指标:规范环境也称为价值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道德观念、价值观、文化思想、体制等,它对体育生态化理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规范环境的改变与形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应从娃娃的体育生态意识抓起,推行“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的建设,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态体育活动,营造体育生态化的理念氛围。同时,不断完善社区体育生态制度管理,制定和考察落实各地的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切实保障人们享受体育赋予的愉悦和健康。(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本文系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09BTY003)
注释
①宋杰,孙庆祝:“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第4期,第99~102页。
②邓跃宁,李峰:“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及其建设”,《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第11~13页。
③宋杰,任保国:“对当前社区体育设施配置若干问题的思考”,《体育与科学》,2007年第5期,第49~52页。
④张锐锋,左林,陈凯:“树立体育生态意识加强体育生态教育”,《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第3期,第15~16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