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内容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政事业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审议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本文以行政事业审计为研究目标,介绍了行政事业审计影响因素。并从审计前期准备、审计前期准备、审计责任制度、审计意见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 行政事业 审计
一、前言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以及政府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设定的机构,同时也是把公益性服务当作主体的一个特殊性质的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思想意识淡薄等,导致内部审计难点、重点问题不突出。因此,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
(1)内部控制方面。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可以对事业单位各项运营行为进行规范,实现各个运营活动的科学监管,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为了将内部控制自身作用充分发挥,要求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内部管理方式,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给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条件,在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单位运行安全,引导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2)经济责任方面。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均是把国有资产投资活动当作获取效益的主要方式,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将会受到国有资产情况的影响。所以,财务收支成为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数量繁多,不但包含了财务核算,同时也涉及了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等,应提高重视度。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相关的管理机制和机构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控制相关机构,这就表明了在该方面我们仍然缺乏完善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机制。根据我国相关的审计法可以知道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审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它并不是根据单位的不同或规模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我国的审计法规定的。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管理者在认识层面上缺少前瞻性,致使一部分人误解为:作为国家审计体系中必须存在的机构,主要强调的是外在的服务模式和内在的监督体系。可以说片面化理解极大程度的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潜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很多领导对内部的审计工作失去了绝对信任和重视。与此同时,关于其监督和管理方面我国仍处于理论层面,所以说在实际操作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也制约了它的发展空间,所以在今后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审计体制。
(2)审计的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阶层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内部的首付款的简单活动,根本不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他们认为这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设置的,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最近几年来我国相关的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施行了收支管理体系,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做预算和资金支付和流通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流程,虽然短时间看不出有什么弊端,因此管理阶层对内部审计的建设就越来越不重视,但是长此以往关于内部审计的设置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机构,领导也会将其束之高阁,这样下来该部门的设计也就形同虚设,这样严重打击了审计员工的工作热情,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关于审计的管理工作和意识必须要加强。
(3)管理水平和相关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不管是管理还是决策都离不开信息,但是由于观念和资金的却缺陷致使审计在信息化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建设,远远落后其他的发达国家,这极大程度的制约了管理阶层的决策水平,另外关于该方面的管理方面也没有得到重视,这也是制约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健全内部审计机制非常有必要。
四、新时期行政事业审计优化措施
(1)加强审计人员管理。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素质是多头立项问题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审计质量及工作效率,相关审计单位应综合开展定期培训与自学结合、应用法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实验结合的培训模式。另一方面,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审计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复核责任指导。从审理、指导两个模块,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审计业务指导优势,为案卷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2)预先设置审计计划。首先,行政事业审计机构应以实际审计工作为出发点,全面考虑审计工作影响因素。同时主动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合作,预先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计划。并要求专人专岗负责审计资料准备工作,降低重复立项情况发生概率。其次,加强审计法规文件管理力度,充分利用专职、兼职法律机构优势。设置专门的审计法规文件保管科室,保证审计单位法规文件对口,为行政事业审计提供充足可靠的审计平整。最后,合理的行政事业审计目标的设置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计划设置的主要任务。从客观层面进行分析,行政事业审计目标主要为监察政府经费使用合理性。因此,为保障被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应合理设置审计目标。
(3)优化行政事业审计机制。首先,在行政事业审计机构优化改革进程中,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本引入优势。结合政策导向要求,在有限责任制运行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审计改制监管。避免非普通合伙制行政事业审计机构大规模运行对行政事业审计质量的影响。其次,为保证行政事业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行政事业审计机构可在本机构内部设置完善的人员绩效考察机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常态化行政事业审计管理机制,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运行。最后,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阶段,可依据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构建多层次、上下联动责任监督体系,保证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合法、合规。
(4)明确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审计已经设置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特定制度体系。但是市场经验检验结果仍显现了相关制度的诸多漏洞。据此,为保证行政事业审计质量,在法律层面可进一步细化行政事业审计意见表达方式。明确界定行政事业审计机构与被审计机构间联系。并对行政事業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结构件联系进行逐层分析,保证行政事业审计意见的独立性。同时为保证弱势方充足的话语权,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审计阶段强弱差异,为弱势方提供政策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博弈冲突,保证审计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