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德华 吕俊峰
【摘要】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引入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创立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改革各种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关注制度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完善能力。通过制度创新激活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 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体系模型
借鉴ISO9000文件架构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模型图可用图1表示,纵向维度由几个层级构成,横向维度由各类质量管理项目组成。
纵向维度的几个层级是: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流程。质量标准系统主要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职责和权限,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对完成管理目标和职责的评价反馈及适时矫正,包括质量监控与激励制度,对第一层面起支撑作用;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流程是教学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在不同接口之间的流动线路,是确保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顺利实现的具体执行层。
横向维度的基本项目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其依据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符合规律的、广大师生愿意配合、内容简明扼要、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需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有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较好的完成。
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为了编写好质量标准系统,需要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进行策划,要求覆盖教学及管理相关要素的要求和规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质量管理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部门职责分配表》、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其目的是通过清楚、准确、全面、简单扼要的表达方式,实现唯一的理解,所有规定的内容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做到,以满足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为度,而不是越多越严就越好;文件和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处理好各种过程的接口,避免不协调或职责不清,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因此,该系统至少应包括:对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各管理基本内容的规范要求,如《教学管理规范》等;为实现这种规范要求必须的实施细则,如《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等。
教学管理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所达到的质量标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管理规范;教学运行管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业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质量工程管理规范等。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是对教学管理规范中规定的管理内容,明确学院职能部门、系(部)相应的管理权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教务处和系(部)管理职责;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日常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教学资产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的学院职能处室与系(部)的管理职责;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中教务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系(部)的管理职责;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教务处、系(部)的工作职责,如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建设等教务处与各系(部)的工作职责。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层组织,教研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规范化管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的稳定、教科研的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建立与《教学管理规范》相配套的《教研室工作实施办法》,对各项管理工作做引导性的规定,如教研室设置方法、教研室主任的任职资格和主要职责、教研室活动的开展等。
质量监控与激励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与激励制度是教学质量制度系统的核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制度、教学信息处理制度,教学质量激励制度包括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和违规违纪惩罚制度。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制度主要有院系领导接待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座谈会制度、教学秩序督查制度等。教学信息处理制度主要有教学例会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反馈制度、系(部)毕业实习工作经验交流制度等。通过围绕教学的各个方面建立奖励制度,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热忱。
教学质量激励制度包括正激励和反激励两种形式。教学质量管理的本质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在做到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就必须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高效、有序的基础。对违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者需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此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积极向上的合力。因此,教学质量制度系统还应包括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等。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关注点
对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很多,根据调查和访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更应关注: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完善能力。①
关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能力。教学质量制度的制定能力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人性化、文化力、前瞻性和系统性。其中人性化表现为制定系统本身对师生的尊重;文化力是指制度的制定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延续和创新;前瞻性是指以发展的视角适应社会经济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系统性是指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纵观图1中各个维度,以一定的规则加以制度建设,确保制度间相互协调和层次清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制度是刚性规范的,在趋同和规范的同时,更要强调差异和自主,充分考虑人性化差异因素,以便更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和因材施教,其关键在于有效落实“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运行机制。②重大事项由体现民主与集中的教代表、党代会等方式实施,专题事项交各类业务委员会(如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让各类能人专家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整体参与度。
关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执行力是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决策和制度的力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关注点更应放在落实和执行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执行力需要与制定力相匹配,影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力的要素主要有:独立性、指令性、权威性和平等性。独立性指执行制度时不受各种因素干扰;指令性指师生员工能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权威性指师生员工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认可度;公平性是指制度的执行是否师生人人平等。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宣传不力,执行起来常有误解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大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新制定管理制度缺少广泛的讨论和征求意见,制度宣传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致使执行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创新制度制订方法、立体化宣传制度,使教学质量制度深人人心,为落实“有法必依”扫除障碍。
关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运行提出新的要求,旧的制度常常不能适应新的质量要求和运行机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自适应能力,需要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机制。影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完善机制的要素主要有:应变性、创新性、评估反馈性。应变性反映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能否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性反映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调整方法多样性程度;评估反馈性反映对现有制度的批判反思和总结提高的程度。
高职院校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因此,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需对现有的教学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广泛听取师生的建议,发扬民主集中制,剔除一些落后的、不利于教学的规定和做法,引导全体师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使教学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自我完善度。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不仅要引入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机制,而且要善于尝试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教学积极性的办法,对传统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扬弃,固化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成果,以创新激活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7-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