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兴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074-01
设计科目的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份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山东省教育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非常时期,我们地方高中的美术老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搞好培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把在培训中学到的好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自己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来。
上级教育部门开设设计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学校来培养出什么设计大师,而是在于全面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那么设计教学中我们真正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和设计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我们美术课新课程标准为推动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学习与教育方向。设计课之所以加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设计来锻炼他们在活动中眼、手、脑的配合,从而开发艺术想象力。我们的教学班一个班有54名学生,如果他们人人都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设计实践课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全班就会有54个让人惊异的设计作品,各位老师想一想那是何其壮观的事啊!这54种创意又岂是一位老师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所能为的呢?如此,让学生们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动起手来在设计教学的课堂上进行学习,还是一个很有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设计课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说起来比较简单,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做好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好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一、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先让学生大致了解我们周围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和艺术形式
例如:潍坊的木板年画作品及其制作流程和风筝作品及其制作流程,淄博博山的陶瓷艺术品及工艺制作等等。以对当地的艺术品的制作和欣赏为突破口引导同学们对设计作品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其它的设计作品来加强同学们对设计作品的认识和了解。
二、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大部分学生针对知识只因为能够学下去,主要还是自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原因,对于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谁都有以探究的的想法。因此,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上来。如:在《民间美术》一课中,我尝试从潍坊的杨家埠购置一些年画作品,在教室讲台上注意展示。在学生们开心欣赏的同时,再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内容讲授,这样再去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的,有利于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性的能力
培养学生既要有广泛的,多角度的想象问题的能力,又要有集中归纳的能力。老师通过对学生多种想法的分析判断,商榷性的帮助学生从中找出相对理想的最佳答案来。但设计授课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点还是以抓学生广泛思维的培养为主要培养手段。具体而言就是: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还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如:在《圆带给我们的启示》一课中,我们老师在黑板上可以分别画上多个大小不同的多个圆和椭圆,让同学们用这有限的符号进行大胆的组合。同学们就会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构想,有的拼凑出大熊猫,有的拼凑出小白兔,有的拼凑出猪八戒的长鼻子,还有拼凑出飞碟的等等。真可谓丰富而又多彩。课堂气氛自然十分地活跃,同学们乐不可支,学习兴致都会表现的非常高。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树立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自己必须尽力具备全方位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身上创新意识的唤醒。如果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动手表现制作一些设计作品。如:如剪纸、泥塑、布贴装饰画等等,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同时老师还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观点来活跃课堂,以此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新能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外出写生和参观展览和参观附近的文化艺术古迹等。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还在于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的进行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也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设计是一门具有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特点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我国现代设计教学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除了充分体现其学科价值外,还要求注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表达了国家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意志和决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些在今后的设计教学过程都将成为检验设计教学成败的关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