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应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奎华

  摘要:教育,是对生命关爱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他们未来的人生关注。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内涵则是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洗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中要倾注人文关怀,把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人文关怀初中语文尊重
  
  所谓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人文性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还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文化及其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应是尊重学生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意志、性格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课堂。然而当今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不同意见被忽略,自有的想法被压抑,所谓的纪律性错误被教师不厌其烦地指正,弱点被其他同学取笑……。在这样的教学中,教与学常常等同于“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单调的教学模式,教师教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理所当然的“真理”。在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只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确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思想,以人为本,变革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专制,多些人文关怀。
  一、教学中营造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力高;当情绪低落时,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头脑糊里糊涂,学习效果差。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心情与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大胆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主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自己对知识的独特体验,用平等的对话、适度的幽默、精确的点评、及时的表扬等,使得学生信心百倍、情感洋溢、创意喷发、能力提升。
  当然这种鼓励是在正确的引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因而要求学生所提的某种见解或主张,不是无目的的、肆意的纂改甚至是恶意的扭曲,而是一种基于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异想”。
  二、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应该是充满了带有学生独特个性的既包括学习方式又有独到领悟的精彩的“生成”。精彩生成的课堂是自由的课堂,只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心灵。自由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教书又育人,把书放在以人为本的位置上去教。有一老师讲到:“烈士的鲜血染红山茶花”,一学生举手发言: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解释了花朵成不同颜色的科学道理。老师不但不认可,还罚他站立听课。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强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注重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这样才会有意外收获。
  赞科夫曾说过:“一节课中,出现变化和转折不仅完全可能,而实际上是经常发生的,教师可能没有觉察到,忽略甚至还压制了他们。这可能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不良影响”。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异想”,教师要善于“顺水推舟”。语文老师应肩负起让课堂充盈更多人文色彩的使命,利用语文课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和心灵的震撼,给学生以人生的引导和激励。一位老师在教学《醉翁亭记》时,让学生译文章,当一名学生译“环滁皆山也”为“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时,另一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说滁州城周围并非都是山。当时全班哗然,而这位老师却并没有“充耳未闻”,而是及时地鼓励,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们下去查资料,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戏台,而是学生求知和展示自我的场所,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受挫。教师在机智应对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同时,更应该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去激励和赏识学生,给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三、教师要尊重与宽容学生的“错误”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本身及过程。身为语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实践这一人文关怀。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偏见,理解学生的不足甚至是“越轨”。对学生来说,学习中犯错在所难免,而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基石;一个成功的老师,能关注错误、包容错误。但包容错误不是包庇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分析错误,善待犯错的学生。学习中本来就有学生犯错的地方。这里的错误不仅仅是指行为规范上的错误,更指的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的错误。传统的规范化的教学让许多教师走入了这样的一个误区: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无条件地学什么。一切求标准,统一的作业,统一的答案,教学是只有正确的答案,不允许学生错误的出现。而一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则是以批评或斥责等手段加以教育。作为老师的出发点是固然好的,但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这样做已在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甚至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一种变相的扼杀。
  而事实中如果没有错误,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和思考,更谈不上发展和创新。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的“解惑”正是教师的职责。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考方式、生活阅历、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在课堂上出错完全是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们的错误。当然,有些错误是常识性的,但有些错误却是出于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求取知识的第一要素”,正是这种好奇心,才会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才会促使学生能对老师所提供的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反思,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的错误。如果一味地去责怪学生“出格”,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上的不尊重。
  总之,如何让语文教学能适应学生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价值。我想,作为语文老师该做的很多,而让人文关怀真正走入语文课堂,这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