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中国的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义务无条件的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存、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儿科护理学是全面保障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凡儿童和青少年所涉及的健康、卫生、疾病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畴。一直以来,儿科的护理工作都是教育领域、医疗领域乃至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耐心、责任心、职业心等高素质理念,基于此,文章探究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培养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护生;人文关怀;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132-03
Abstract: Children are the flowers of the motherland. Every instituti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 in China has the obligation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and protect their health. Pediatric Nursing is a specialized nursing school that comprehensively guarantee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health car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children. The health, hygiene and disease problems involved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pediatric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work has always been a common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edical field and society. As a pediatric nursing staff, we should have high-quality concepts such as patience, 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Effective training measures for the concept of nursing students' human care.
Keywords: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nursing students; humanistic care; training
護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任何一个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理念和精神,都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尊严的关怀,是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一种肯定,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种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从广义上来说,所关注的点在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核心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但从微观角度来说,其能够细化到各个领域,根据各领域的职能不同,所面对的对象不同,人文关怀所体现的效果也不同。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早在1975年就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在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精神,其不仅体现了对少儿身心健康的关怀,也是培养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促进护理服务方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任务[1]。
一、儿科护理教学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要点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促进护生整体价值观形成,提升其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对于护生而言,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尚未接触临床实践工作,因此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衔接,以及未来临床工作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而培养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认知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核心,承认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生命体,更是精神、文化的源起者,也是精神、文化的体验者;2. 知晓人文关怀理念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医疗服务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也是推动医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3. 尊重人的主体性,从内心深处关爱少儿,注重少儿的身心健康;4. 理解人文关怀并非单纯性的关心和关爱,而是基于不同对象,了解其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承认不同对象的差异性,从而在精神、心理等各个方面给予其关怀[2]。
二、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
(一)教师认知不足
教师个人素质不高,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不足,是导致护生人文观念难以有效培养的第一大原因。护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师资相对缺乏,多数护理教师毕业于临床专业,且常年从事教育工作,对新护理观念、临床护理实践的接触较少,因而缺乏对人文关怀护理的系统性认知。
(二)护生人文关怀意识较差
护理专业的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多数为女生且是独生子女,自小在父母和长辈的关爱下成长,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的机会,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其接触的圈子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从而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性阶段,多数护生思想新潮,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过程更为艰难。
(三)实践机会较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人文关怀理念是一种概念性物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检验护生的人文素质。人文关怀的形成来自于实践,在不断的接触和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但从现实来看,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护生对于人文关怀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难以真正的表达出来。儿科护理的对象是患儿,接触最多的则是患儿和家属,护生由于年龄较小,尚未真实接触过患儿和家属,且自身没有为人父母的经历,很难真正的理解什么是人文关怀[3]。 三、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自身的精神、意识、行为、观念等都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人文关怀意识,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并且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人文关怀精神,让护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人文关怀精神[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全面的进行自我提升,多多参与培训,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更多现代护理的精神和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边学习边培养,最终将人文关怀意识内化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有效的自我激发人文关怀意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对弱小者的关爱、同情和保护意识,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激发护生内心深处的善良、关爱之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普及少儿成长发育的知识,让学生知晓关爱少儿的身心健康,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播放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相关视频、资料,并且允许护生自由讨论,发表自身的观点[5]。在课余时间,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发到儿童公园、福利院、孤儿院、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等儿童集中地点,参与志愿者服务或公益活动,有效激发护生内心深处对儿童、对生命的关爱,从而自主的学习和提升,培养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有的精神和意识。
(三)开展模拟教学活动
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儿科护理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更要在各类课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人文关怀理念与教育课堂相结合,还要多多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基于上述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培养现状分析,多数护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下长大,自身人文关怀意识不足,又尚未真实接触社会和工作,由此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只是片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人文关怀的相关知识,让护生逐渐认知和了解如何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又如何接受关爱、表现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多开展模拟教学活动,例如以婴儿模型教学时,告知护生如何正确的怀抱婴儿,如何保护婴儿的头部,并且用婴儿模型示范如何换尿布,如何穿衣服。示范过后,由护生一一演示,护生在真实接触婴儿模型的过程中,会有所触动和感悟,从而动作正确轻柔,语言亲切的完成操作[6]。通过模拟教学活动的开展,护生能够在模拟活动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增加接触幼儿的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将对幼儿的关心、呵护转化为人文关怀理念。
(四)加强教学实践
人文关怀的形成来自于实践,在不断的接触和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护生实习阶段,是真实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展开护理实践的重要阶段,由此在这一阶段中,带教老师要注重示范教育,在学生初始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告知护生应该怎样对患儿采取人文关怀,让护生亲身体验儿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7]。除了精神上、理念上的关怀,带教老师还要注意对护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儿科不同于其它科室,无论是幼儿还是少儿,其依从性都较差,需要家属、护理人员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检查和治疗,护生应该充分认知这一点,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与患儿、患儿家属有效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护生在护理实践操作中也时刻注意对患儿的人文关怀[8]。
(五)提升护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体验和接触的机会,以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进行模拟操作、情境演练,可以让护生以寝室为小组,或自主组建小组,在课余时间选择一定的场景、事件展开演练,在编排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让护生能够通过这些模拟实践的过程,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9]。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人文关怀素質中的重要内容,在护理过程中只有适时的人文关怀,有效的沟通协调,才能保障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提升护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其能够发挥职业道德精神,在任何环境中冷静思考问题,及时解决矛盾,从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愿意配合治疗。
四、结束语
人文关怀源起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是人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一种追求,总体来说,人文关怀更尊重人的理性,从人的精神生活上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在得到尊重的过程中身心更为愉悦。对于儿科护理人员而言,人文关怀不仅体现了医疗服务工作者对少儿身心健康的尊重和关怀,更注重主体的个性差异,出于疾病、健康等多因素考虑,体现了较强的职业精神。人文关怀精神是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核心宗旨之一,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由此,人文关怀理念是培养护士人文关怀素质的关键点,在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这一点,并且以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淮盼盼,薛俊琳,郭恒楠,等.基于SHARE框架的在线关怀教育在社区护理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8):22-27.
[2]徐志平,夏立平,朱蓓,等.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和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5):1846.
[3]Aein F, Aliakbari F. Effectiveness of concept mapping and traditional linear nursing care plans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clinical pediatric nursing course[J].Journal of Education & Health Promotion,2017,6(1):13.
[4]李艳,章新琼.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4):66-70.
[5]冯香艳,楚朵朵,孙妍,等.“95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5):128-131.
[6]Daria R, Stephanie C,Daniela D, et al. A Health Care-Academic Partnership: Developing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J].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17,48(12):557-562.
[7]朱红珍,陈春英,王娟.叙事医学模式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品质构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580.
[8]Hilary M C,Audrey B,Mei-Kuang C,et al. Pediatric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Residency Program: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Burnout and Wellbeing Measures in First-Year Residents[J].Children,2018,5(4):54-54.
[9]蔡英杰,宋春利,史铁英,等.本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人文关怀能力的纵向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4):18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