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回勋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都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去关注所教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导致产生学生学会了知识却无法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脱节,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此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日显重要。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身边有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各种能力也随之培养起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使数学“生活化”呢?
第一、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精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有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学习、观察、讨论和总结。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人有两件宝,( )和( )?”学生很快用语文上所学得的知识就回答出“双手和大脑”。教师接着点出“双手”,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双手的手指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多数同学列出了“5+5=10”,也有学生的列法不同。此时,教师就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出乘法的意义。对列式不同的学生也做了个别引导,使他们都进入到我事先布好的“局”中来。
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时,我把生活中的一千克的东西,也就是两包盐要学生从家里带到学校里来,让每一组的同学都用手感觉一下,一千克的重量,在教学克时,又让学生把二分的硬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感受一克的重量,通过这两个具体物体重量的认识,学生对千克和克认识得较好。学生这样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技能训练“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对学生的训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而免费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可根据教科书中的题目,教师可将之进行修改,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融入练习之中。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角的事物,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出角的样子,再提问“一个角由几根小棒组成?”学生很快的回答出由“两根”。教师进而补充说明这就是“角的两条边”。再要求学生讨论“两根小棒如何摆才能摆成角”。如此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就可以慢慢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也炼就一种能力。
再如三年级的“长方形认识”,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玩一玩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第三、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后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后,为了给学生学习应用题打基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看算式”编出与自己身边有关的小故事,并提出问题。学生很容易接受应用题,同时也很容易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消了应用题难于理解的心理障碍。通过这样的尝试教学,学生不但不觉困难,反而兴趣浓厚,愿意参与,发挥想象。
这里特别要强调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于致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把扑克牌带进课堂,在6张红桃与3张方块、3张梅花中,任意抽取一张牌,抽10次,看你抽到红桃多少次,并作好记录,有什么结果,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第四、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提问:“老师比某某同学大几岁?”“妈妈买新衣服和新书包共花去多少钱?”等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就连日常生活中的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算一算等生活问题也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