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育人 构建和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其训 谢宁生

  构建和谐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在构建和谐教育的使命中,少不了也离不开“两课”的育人作用。“两课”在和谐教育建设中,在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强校工作中必须坚持科学的育人观念,以人为本育人;必须实施和谐引导,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成就人。
  实现以人为本育人的目标,必须确立科学育人的观念,“一切围着学生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坚持服从服务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从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中体现以人为本,在不断满足学生的正当利益中体现以人为本,在促进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中彰显以人为本。
  
  注重育人功能的整体发挥。在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关注学生的需求中体现以人为本内涵的主体价值。“两课”不仅要实现科目上的合并与减少(目前“两课”,已从过去的7门整合为4门,但课程涵盖的内容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更强了),更要实现内涵上的增量与合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课”的整体优势。课程育人、课堂育人对于培养“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两课”只有从自身特点出发,才能不断增强课程与课堂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来看,“两课”要实施和谐引导,必须在尊重大学生基本权利与关注大学生的需求中体现以人为本内涵的主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与满足大学生“符合时代特征的追求理想与实现人生目标的权利”,“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追求民主与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符合和谐社会目标的追求公开、公平、公正与展示自我的权利”,“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要求发挥校园主人翁作用的权利”,“两课”要围绕以上四个方面来实施和谐引导,充分调动与发挥大学生在高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多考虑学生的要求、学生的愿望、学生的利益,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与局面。“两课”还要注重发挥课程整合后的合力作用,从而实现“两课”育人功能最大化。
  
  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开发,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利益与维护学生尊严中体现以人为本内涵的人道价值。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或缺。“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渠道与主阵地,其地位与作用同样不可或缺。在实施和谐引导中,“两课”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整体开发,既要重视发挥“两课”的“说教”功能,又要注重发挥“两课”的“引导”功能。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利益和维护大学生的尊严中去体现以人为本内涵的人道价值。引导大学生理解并实践“人人都有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权利,又有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不和谐因素也都客观存在。而尊重作为人的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是社会中的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以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的渴望,被别人尊重往往会让人感到快乐、有信心和充满力量。反之,则容易使人产生悲伤、自卑和无能的消极情绪。因此,尊重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启发人们自觉性的重要前提。“两课”在实施和谐引导时,尤其要根据校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以维护大学生人格尊严为出发点,来诠释学校中的贫富差距、差生问题,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等敏感问题,通过解疑、释惑来疏通思想、化解矛盾。在尊重的同时,还要在不断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利益中体现以人为本。
  
  注重政治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中彰显以人为本内涵的人格价值。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堵塞人的个性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帮助和引导个人发展,为人的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两课”在实施和谐引导时,要使大学生了解并认识,人格价值存在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之间,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人格的不断超越为标志,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大学生弄懂“以人为本中的‘人’作为个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让大学生知道,人首先要有自己的人格目标,为“现实我”树立要追求的“理想我”,并沿着现实――理想的途径不断“超越”,不断有“更新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从而体现人格价值,实现人的发展。“两课”在实施和谐引导中,必须把教书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贡献统一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又将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两课”在实施和谐引导中,还要注重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整体提高。引导大学生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信仰、丰富的政治知识和深厚的政治情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走向成熟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实施和谐引导的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构成,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综合因素的发展。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知识因素,尤其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能力因素,特别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再就是要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智力因素,加大“两课”教育的知识含量、科学含量,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引导人,以科学的力量教育人。在实施和谐引导的实践中,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彰显以人为本内涵的人格价值。
  在构建和谐教育、实施和谐引导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从思想上引导,以发展促和谐,体现以人为本。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发展同样是高校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和谐引导的实践中,要注意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唯有发展才能凝聚人心,唯有发展才能增加竞争力,唯有发展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唯有发展才能最大化实现师生员工的政治文化利益。”通过和谐引导去营造真诚的环境文化、弘扬团结的传统文化、培植真实的理性文化,培养大学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真诚相待、和谐共事”的行为能力。
  从心理上疏导,以德育促和谐,实践以人为本。把教书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育为先落实到“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道德规范之基,增强全面发展之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巩固发展和谐教育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之中。使大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同时还能了解学校及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从而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学校、对待同学和对待老师,为大学生健康地走入社会奠定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
  从知识上辅导,以服务促和谐,彰显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的知识辅导,多讲授一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遵纪守法合格公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举办各种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弘扬个性、谋求共性、协调统一、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和而不同”是多样性的统一,其中包含了差别与对立、革新与发展的辩证思想。坚持服务学生的宗旨,促进人本管理,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遵循学校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促进科学管理;推进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以《章程》建设为中心的校内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依法管理;引导大学生依据有关法规民主参与学校建设等活动,广泛调动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民主管理。积极为大学生求知之需、生活之需、精神之需和发展之需,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在服务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作者单位:徐州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杭邦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