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健全“老有所养”的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在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方面的双重窘境,折射出了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对于跑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老有所养”的严峻挑战呢?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中国实现“老有所养”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现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有所养;养老保障;养老服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8035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取得“新进展”的七项民生要求,“老有所养”就排在其中。过去数十年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中国特色养老保险框架基本建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国情,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带来的冲击空前强烈。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健全运行机制,实现金融扶植养老服务业,同时有必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与医养相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
  1人口老龄化加剧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老龄人口数相对增多,社会步入老年结构的状态。国际上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10%以上的为老年型人口结构,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达到7%,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阶段。
  实现“老有所养”是新时代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夙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有力有序健康稳步发展、医疗卫生的大幅改善、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健康预期显著增强,中国自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2000年的714岁稳步上升至2015年的7643歲,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而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计划生育也客观上加速了老龄化进程,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难以一时改善。据国家老龄办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增老龄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占总人口的173%,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不均衡,城乡区域格局差异明显,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医疗、养老等重大事件等不可预见危机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解决无数家庭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继续深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2实现“老有所养”面临的问题与形势
  21 在养老保障方面
  211老龄金融体系结构失衡
  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职业年金和居民自愿投保的养老储蓄是我国养老保险结构体系的三大支柱。其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就业呈现出的高弹性与灵活性,以及与之伴随的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付缺口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而言,企业年金将部分养老责任转向企业,缓解了公共养老和社会养老负担的同时,对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因此更受人们青睐。虽然我国自1991年开始在企业年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是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税收优惠不到位,难以激起企业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另外,离退休人员数量的急剧增加使我国养老支撑不足,养老金支付缺口加大,加快发展商业保险势在必行。较之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平分制,商业保险不受形式和单位限制,只要参保人扣缴保费后,其收入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即可,是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很好补充,缓解基本养老和财政压力。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在运营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保单设计雷同、保险整合度低、征税方式复杂、保费和投资回报率不够完善,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的监管,使得其认可度较低,公众完全接受需要过程。
  212养老产业发展滞后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障与服务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增进民生福祉、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但是我国养老金规模较小,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政府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强;第二,我国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金融资本参与性不强,虽然我国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很高,但是过分依赖第一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第三,我国老龄金融产品设计上没能充分考虑到不同老年群体在风险偏好、投资回报的实际需求,产品定位不清晰,同质化严重;第四,养老保险制度针对性不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优先保障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大多数农民群体知识薄弱、资本匮乏的客观事实,占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民群体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第五,养老保险信息更新慢,难以满足群众日常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但是该部分群体大多常年在外打工,流动性较大,但是我国新旧农保制度衔接还不完善、统筹层次过低,加之地方的财政投入不足,进城务工者的养老保险转移面临巨大的困境。
  213居民自愿养老储蓄不足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偏低,但费率高且保费缴纳期较长,很多群众对养老金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缴纳保险金类似如长期存款,而且收益远低于银行存款,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保费会“打水漂”。居民自我保障意识的淡薄,导致个人储蓄增加以备养老、医疗只需,增加社会养老覆盖面困难,老年群体尤其是低收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22在养老服务方面
  随着跨区域职业流动在市场条件下的加速,我国的家庭结构已逐渐向小型化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承担不起所有的养老任务,要实现“老有所养”,就要加快点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
  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较晚,还处于摸索当中,政策上未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乏长远规划。另外,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以政府为主体,侧重“救济性”“福利性”,难以满足老龄人对养老的需求。同时,居家和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支撑不足,医养结合不够,长期照护发展明显滞后,社会化养老优势未充分体现。   3创新发展“老有所养”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31构建结构安全、稳健的养老保险支柱体系
  随着养老改革的推进,我国养老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仅保障国有事业单位及正式职工,而其他的人员在基本养老方面享受不到该福利,扩大养老金覆盖率,调整养老金替代率,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公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愿按照规定比例购买企业年金,通过延迟支付职工工资收入方式保障了劳动者退休生活,同时弥补了社保替代率的不足;“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是广大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社保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提供補偿的社会经济制度,通过商业保险探索创新产品设计和定价,蓄力护理、医养和意外伤害,开发符合不同层次老龄人群需求的养老保险产品;政府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依靠民主和法制健全养老保险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良性循环,在重点解决高龄、空巢、贫困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时坚持“养老公平、公平养老”原则,让老百姓能真正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32加大补贴力度,保障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基金缺口大,为了确保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不断扩大,降低人们对未来预防性收入不确定性引起的恐慌,提升公民对老有所养的信心,政府应该一方面采用财政方式不断加强对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化对养老金的运行监督,确保其保值增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大力调整支出结构,注意因“少交多得”引起的收支风险,在保证养老金安全运作的基础上及时足额发放养老补贴。
  33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确保社保制度的公平
  由于我国各统筹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及结余状况不平衡,各自为政,而基金无法横向调剂,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稀释”了城镇职工的赡养率,加剧了社保制度的不公平,于是存在着搭便车和道德风险。提升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可以扩大养老金的规模,解决养老保险区域差异与失衡问题,为保障民生奠定有力的资金基础,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补贴。
  34增强老龄金融创新发展意识,促进养老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
  要破除中国“养老难”的问题,一方面要遵循包容性发展理念,通过简化手续,减免税费等方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发挥市场组织作用,走养老保险、老年救助与福利的创新联动,为老龄人口提供多样化服务供给渠道;另一方面,应对各个收入水平与需求层次的老人养老需求,要保障市场化盈利性服务产业、社会化非盈利服务事业和兜底保障化公共服务业协同发展,通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推进社区养老、兴办敬老院、福利院等服务组织,多支柱保障中国养老。
  35普及老龄金融理念,推广老龄金融知识
  正确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养老金融需要社会形成共识,要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教育普及,因此,要向各群体普及养老金融理念,宣传养老金融政策,推广基础的养老金融知识,改变相对落后的养老金融知识结构,特别要培养老年人合理配置资产、识别金融诈骗,赚取适当理财收益的意识与能力。
  36重视老龄金融监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加强养老服务金融监管,民政部门要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积极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工作,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严厉打击养老服务领域欺老虐老行为,加强对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保障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史静远,郭兆利,何广安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3(30):67-70
  [2]魏丽莹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8(9):70-72
  [3]高春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湖北省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1):12-13
  [4]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J].探索与争鸣,2015(8):69-72
  [5]谢雨洁城乡养老保险衔接问题概述[J].法制博览,2018(1):181
  [6]张梦雨,吕红高龄农民工返乡参加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3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00177.htm